嗬嗬,選擇滿大街都是服裝店,你還建議我再開一家?!說起開服飾店,很多人會皺著眉頭搖搖頭:太濫了吧?的確,前兩年經濟大好,GDP年年飛漲的時候,看看大街小巷,店鋪中最多的恐怕就是服飾店了。它們其中的很多,隨著行業的減產和人們手頭的緊縮,現在已經關門大吉,但是數量多並不說明市場已經飽和,相反,前些年的街邊服裝店泛濫隻說明了普通的傳統服飾店是片“紅海”。前些年的經濟牛市中,外企和民企中著實出了不少“高級打工仔”,多年的使他們在經濟上得到很大改善,追逐時尚,重視服飾衣著是他們的共性。在服飾這件事上,這個群體從不肯掉價,他們心中始終充溢著諸如品質、設計感、品牌這樣的關鍵詞。經濟條件好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偶爾去買件正品的世界大牌服飾。但孰料金融風暴席卷而來,他們中的部分甚至遭遇裁員下崗……錢包驟然緊張了,但習慣於講求穿著品質的他們不會去街邊攤隨便撿便宜衣服換上。於是,花得更少穿得更潮更個性成了這個消費群體在服飾上最大的需求。強調的越來越多的是時尚和個性,而個性的展現在服裝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可以說在服裝家居店這個行業,誰把握住了省錢和個性時尚的結合點,誰就得到了市場的主動。在這點上,下麵的幾個小店案例堪稱榜樣。
新老板起步案例19:專攻民俗風情配飾店
賣民俗風情配飾,時令性不會很強,民俗無素的重新設計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對此情有獨鍾的年輕人,所以開這樣一間店,如場地稍大,可辟出一半來建立“DIY夢工廠”,以提高飾品的附加值。
一家風俗配飾店的配飾原料可從格爾森、拉薩、成都或青海省會西寧采購銀銅飾品、半寶石首飾、珊瑚飾品、掛在脖子上的轉經輪、尼泊爾彩織包等;又可托膠東及南通的朋友購買當地大紅牡丹土布、藍印花布、蠟染花布;托雲南的朋友采購各式苗繡背包、苗繡黑長褲、苗繡花邊等,采購費、郵費、路費共需3000元左右。簡單裝修,置櫃台、懸物架、民俗布幔和裝飾圖騰,共需2500元左右。初始投資在15000-16000元。店址選擇和目標顧客大學區,尤其是藝術類及師範類院校,她的教師和學生往往有厚重的人文情結,是民俗飾品天生的擁躉。美術館或博物館旁,有心的參觀者往往打扮新奇,不同一般,熱愛民間藝術。民俗旅遊區,如上海的城隍廟、南京夫子廟、天津古文化街、北京廠甸、杭州的湖濱,可以做旅遊者的生意。個性店鋪一條街,每到周末,摩戶接踵的都是23歲以下年輕人,正可“謀殺”他們袋中銀兩,保證他們剛購的新衣有新包配,樂開懷。
為了讓先買者不致墜入觀望之憂猶豫豫怪圈,店內飾品要永不降價。節、假日的促銷策略可采用買一贈一、贈送店主手製的繩飾和手機套,以及本店的絕版“紀念銀勺”。也可以與當地的時尚媒體聯動,無償提供配飾讓他們做模特拍攝(免費廣告);還可以與女子俱樂部聯動免費教授首飾設計法,教會大家DIY,培養大批對民俗配飾感興趣的潛在消費者。記住,去講課時,要帶足名片去應付學員的索取,名片設計也要有民俗風味,有冷豔的、國際化的設計感。因為名片就是你店麵的“第二張臉”。同時,你要對市場的“慢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要耐得住寂寞。
新好項目優勢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民俗風情配飾店屬於慢火型的,剛開業並不能保證十足的火熱,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熟客就會越來越多,生意也會越做越好。從青海或藏南采購回來的銅鐲、半銀鐲、鍍銀嵌寶首飾,單價為12~40元,回內地銷售,不做任何改動就可以翻一倍價;如果你在這方麵上有進心,多讀讀首飾、包裝設計方麵的書,將采購來的原料重組,獲利能高達200%,這就是賣設計了。春夏秋三季是配飾店旺銷季,一般10平爐米左右的店,每月可獲純利2500地,半年可收回全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