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美好的遇見(1 / 2)

頂著向秀的名字,清弦在學堂裏混得也不錯,話說不是清弦女扮男裝得多完美,隻是現在這副身子年紀尚小,女性特征還不明顯,再加上清弦刻意表現出來少年的大方灑脫,單純的孩子們自然也就不會發現來了個女夫子,當然也不敢往那方麵想。

看著清弦每天過的充實自在,山濤也就沒再計較身份的事,閑暇時兩人談天說地,儼然成了一對知己。誰說代溝無法跨越的?一個古人,一個21世紀的現代人,照樣能愉快的交談。通過兩人的交流,清弦越發的認可學術界對魏晉時期思想進步的高度評價。時代真的能造就一代人的思想,漢魏以來的長期混亂,讓這些當世的知識分子對生命與自由、社會等各方麵都有著獨到的認識,清弦聽來也是受益匪淺。再說知識的積累,古代的書雖沒有現代的多,讀書也沒有現代方便,這就讓古代人有了一個現代人很難有的習慣,那就是對知識的反複研究,多次揣摩後,在思考中得出自己的觀點。而現代人呢?雖然涉獵廣泛,但要說真正懂的,其實沒多少。在清弦看來,山濤就像是一部高級點讀機啊,哪裏不會點哪裏!

在山濤眼裏,清弦更是難得,在封建時代裏,很少有女子像清弦這樣涉獵百科,視野開闊,往往說出的觀點雖然駭人聽聞,仔細思考之後就會發現它的科學性,這些新觀點,都是聞所未聞的,讓山濤又驚又喜。尤其是兩人時不時的一些辯論,清弦每次都能用一些新觀點說服他,真是見解精妙,看清弦就像是信手拈來一般,山濤更是佩服。要說辯論,清弦在現代可是能“舌戰群儒”的人,任山濤再能言善辯,也要臣服在有整個人類曆史文化儲備的清弦之下。

這天,兩人談到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山濤本是想清弦不論選哪方,自己最後都能以“善惡之道,自在本心”來完勝清弦,畢竟在前幾次的辯論中他輸多贏少的局麵也讓他有了好勝之心,這次的辯題本就是一個套子。結果清弦根本不照劇本走,馬克思加尼采的那一套“人性論”,分分鍾唬住了這個古人。之後幾天山濤對那天清弦的一番言論越想越是覺得精妙,特地讓清弦寫下來給他。

這充其量就是一篇對人性的論文嘛,對三學位的清弦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在文章中旁引博征,讓山濤看了更是如獲至寶。就是這麼一篇清弦毫不在意的文章,卻牽出了一生的愛恨糾葛。

山濤得到文章後,喜不自勝,在和朋友的聚會中,也忍不住拿出來和友人一起品味其中的精妙,首先是嵇康、阮籍二人。

在聚會中山濤多次語出驚人,一些新的觀點讓二人大呼驚奇,再三試探後知道原來這些觀點是出自一個黃毛小子之口。魏晉清談之風盛行,三人相識多年,也經常聚在一起清談,山濤比二人年長,又學識淵博,兩人在心中對他也很敬重。在這幾次的聚會中山濤經常提到一個叫向秀的小子,說他接替了山濤教書先生的位置,還對他稱讚有加,向來個性沉穩的阮籍倒覺得自古英才出少年,而嵇康從小隨性自我慣了,可不相信山濤口中的小子真有這麼厲害。自己在年少時也算是小有名氣,可十六歲的自己,絕對沒有那麼深的思想高度,能講出這些話。對山濤口中的向秀是一千萬個不服,偏偏每次他提出要見見向秀都被山濤用各種理由搪塞,他自然就更覺得是山濤有意在抬高清弦。

他哪知道山濤考慮的是清弦的女子身份,怕影響清弦的名聲,身為女子不安分守己的待字閨中,卻又是女扮男裝、又是與男子大膽辯論,這被人知道了肯定會有不利於清弦的言論,所以山濤才萬般推辭,沒想到這樣卻更加深了嵇康對清弦的好奇之心。

你不給我見是吧,那我就自己來看看,向秀到底是長了什麼三頭六臂!在沒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嵇康來了。

從學堂回來吃完飯後,清弦決定出去走走,順著路來到村口,一路上接受村民們有禮的問候,清弦突然想起,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都好幾個月了吧,竟有些習慣這種簡單自然的生活了呢,雖然什麼都沒有,內心卻獲得了極大的寧靜。

話說這村口可是一個孩子們喜歡光顧的地方,原因在於它有幾棵野果子樹,有一次山該摘過帶回去給清弦吃,甜中帶酸的味道,清弦還挺喜歡的,山該說這是山楊果子,清弦完全沒聽過,問了其他人也說世世代代就這麼叫,看來又是一現代滅絕物種,或者就是長在深山老林裏,果斷把它定義為野果好了!

啊!樹枝低的地方都被摘光了,隻有高處還有一些。怎麼辦?好想吃。山該爬樹可厲害了,要不回家讓他來摘?可是那樣好丟人,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雖然沒爬過樹,但怎麼也要試試不是。

擼起袖子,試了幾次,樹太滑,幹脆脫了鞋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爬上來了,找到一根比較粗的樹枝坐下來,累的氣喘籲籲的清弦才發現自己的發帶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肯定是爬樹的過程中被樹枝勾掉了,長發披散下來,不管了,待會兒再找。摘了幾顆果子放進嘴裏,好好吃,味道秒殺在現代吃的車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