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人命賤如草(2 / 3)

白須羊猛地撞在尖角之上,頓時血流如注,頭蓋骨也塌下一塊,眼見是活不成了,其他幾位饑民頓時手足無措,紛紛圍了過來,跪倒在白須羊周圍。

白須羊雙眼緊閉,看上去氣若遊絲,仿佛隨時都能咽氣,劉宣心中一歎,沒想到白須羊骨頭如此硬朗。

“此人撞石而死,多半還是心懷愧疚,畢竟他要將自己當做兩腳羊食用,自己以德報怨,願意背他趕路,他心中羞愧萬分,才決定自尋短見。”

劉宣眼見如此慘景,眼中也不由得溢出幾滴淚水,幾步走到白須羊前麵,開口說道:“老人家,我們往日沒有仇怨,今日相博,也是為了向天祈命,各自掙紮,我本不願傷人,奈何刀槍無眼,你今日即將故去,如果還有未完成的心願,在下願效犬馬之勞。”

白須羊聽到這話,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掙紮著睜開雙眼,緊緊地抓住劉宣的手臂,斷斷續續的說道:“小人本名楊爐水,乃附近楊旗村人士,本是良家子,也讀過幾年聖賢書,受過聖人的教誨。”

“小老兒雖然屢試不第,以教書育人為生,卻沒有想到會有淪為盜匪,靠食人血肉為生的一天,今年七月,官府逼稅,家中沒有一點餘糧,老妻,幼子都餓死在床榻,長女被官府發賣為奴,以頂租稅。”

“小人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淪為強盜,忘記了聖人教化,今日將死,希望能夠埋入祖墳,如果小哥來日發達,希望能夠滿足小人這個遺願。”

白須羊交代了遺言,馬上咽下最後一口氣,離開了這個絕望的世界,劉宣點了點頭,將腰刀摘下,開始在關帝廟的角落裏挖掘土坑。

白須羊同鄉的幾位饑民也紛紛出力,開始幫助劉宣,下山虎也稍微有些感動,招呼眾多手下前來幫忙,眾人都有些饑餓,沒有多少力氣,隻能挖掘了一個淺坑。

劉宣將白須羊放入土坑之中,正要埋葬,隻見一位饑民輕聲說道:“楊老哥已經入土為安,離開這個苦難的世界,但是大家還要在這個苦海中打滾,不如將楊老哥的衣服借一借,如果以後誰能富貴,一定要報答楊老哥借衣之德。”

眾人點了點頭,劉宣率先將白須羊的草鞋摘下,也不管合不合腳,剝下一件破舊的上衣裹住下身。

眾人將白須羊的衣物紛紛剝下,將光溜溜的白須羊埋了進去,免得暴屍荒野,被饑民野狗吞食。

劉宣隨著下山虎等人,出了關帝廟,慢慢的向董家堡走去,因為下山虎等盜匪基本上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的道路,全靠本地的饑民引路。

在這個時代,因為飲食問題,缺乏維生素A,再加上缺乏營養,幾乎大部分饑民都患有夜盲症,在下山虎的隊伍中,加上劉宣,隻有五六人能夠夜中視物,況且饑民本來就渾身無力,十多裏的路程,居然走了兩個時辰。(4個小時)

寅時二刻(深夜三點半),劉宣等人終於來到董家堡附近。

董家堡建於董家河邊,南寬北窄,南堡牆長有一裏,北堡牆隻有百步,東西堡牆長有百丈,修建在一處高崗之上,地勢較為險要,堡牆高有一丈,稍微低於延長縣城,雖然沒有護城河,但是比延長縣城還難以攻打。

董家本是一般人家,萬曆二十六年,董家族人董文生考中了進士,董家才開始慢慢發跡,通過投獻,放高利貸等方式,董家現在已經有良田萬畝。

萬裏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失敗,潰逃的官兵進入延綏,先後落草為匪,陝北地方開始生亂,董文生上奏朝廷,得到了朝廷的批準,開始修建董家堡,到天啟四年,才修築而成。

明太祖規定,除了邊城之外,內地城池的城牆不能高過南京城,即三丈六尺(12米),其餘並不限製,另外還鼓勵加高城牆。

明代地方官想要修築城牆,隻要打一個報告,得到批準,就能夠修築城牆,城牆的高度隻取決於地方的經濟,人力,還有地方官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