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寫下這個東西幾乎是非常大逆不道的,如果被官軍抓住,劉宣一定會被誅九族,本人也會被淩遲處死。
劉宣讓眾多流民一一按了手指,其中有一位應該識字,見到這封投名狀,頓時瑟瑟發抖,說什麼也不按下手印,劉宣心中發狠,直接用小刀割破了這人的手指,強行簽上了名字,按下了手印。
劉宣不理會這位識字的老兄嚎啕大哭,開口說道:“這東西名叫投名狀,大家都聽過戲文,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上麵寫了辱罵當今皇帝的話,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
“按下了這個手印,就要徹底與官軍決裂,哪怕以後被朝廷招安,隻要這東西還在,大家也會被誅九族。”
劉宣之所以采用這一招,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他這支隊伍,哪怕加上李家父子,才五個男丁,根本不可能控製人數眾多的流民,如果不拿住眾流民的把柄,隻怕馬上就有大禍
這一招在人數較少之時,還能勉強用一用,如果大規模使用,天下也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傳了出去,隻怕會被官軍當做生死大敵,窮追猛打。
劉宣招呼了李旭通夫妻,決定先吃一頓飽飯,恩威並施慢慢的讓這些流民歸心。
李旭通夫妻砌了一個土灶,升起了火,煮了滿滿一大鍋大米飯,看起來應該有三十斤。
在陝北這個貧苦之地,因為氣候寒冷,雨水稀少,除了靠近河水的水田,大部分旱田都隻能種一些雜豆,小米這種耐旱的農作物,哪怕是富裕人家,也很少能吃上大米飯,白麵饅頭這類細糧。
這一夥流民已經幾個月沒吃過飽飯,每日吃的也是榆樹皮,野菜,偶爾吃一些麥麩,小米這種粗糧,如今見到香噴噴的白米飯,頓時擁擠不堪,紛紛向鍋邊搶食。
劉宣奮力大喝了幾聲,抽出腰刀,用刀背奮力抽打著這些插隊的饑民。
劉宣讓眾多流民按家庭為單位編組,分開次序一一過來打飯,這些流民,遇上了難得的美味,恨不得長了兩個胃,竟然吃了足足一石(一百二十斤)陳米,讓劉宣心中大大的心疼了一番。
在劉宣的組織下,眾人弄了寫水,將一些絲綢用沸水煮過曬幹,為幾位被羽箭射傷的流民裹上繃帶。
因為吃的太飽,這些流民都走不動路,劉宣等人也隻好在附近紮下營寨,停留下來。
對於三位俘虜的官軍,劉宣也一視同仁,讓他們美美的吃了一頓大米飯。
劉宣等他們三人吃飽喝足,才開口說道:“為了避免被官軍察覺到虛實,你們三人肯定是不能放回去的,如果今日你們不落草入夥,那麼這一頓飯就是你們的斷頭飯了。”
劉宣將寫好的投名狀拿了出來,讓三人簽上姓名,三人都出身官軍,見識比普通百姓強出許多,自然知道這東西的厲害,但是見劉宣麵露凶光,在逼不得已之下隻好按下手印。
劉宣低頭一看,這三人分別名叫陳鐵牛,楊守義,白富貴,其中陳鐵牛是官軍斥候,看上去也最為強悍。
第二天一大早,劉宣將亂哄哄的流民強行分開,將青壯一一登記在冊,加上三個官軍俘虜,一共有青壯五十一人,其中流民青壯四十三人。
劉宣將隊伍分開,青壯組成戰兵營,老弱組成後勤營,以戚繼光練兵實記為準,以十一個青壯編成一隊,除了沒有火兵,受到條件的限製,兵器也與戚家軍大大不同。
劉宣共編組了四個隊,共四十四人,分別以李旭中,李旭升,流民頭領趙魯充當隊長,剩下的一隊,隊長由劉宣親自擔任,以兩個腿腳麻利的少年充當通信兵,用來傳遞信息。
剩下的七個挑選下來的青壯,還有四個昨日受傷的傷員,劉宣全部撥給了李昭雲,充當後勤兵,這些人中,還包括那位識字的童生孫登。
編組好了人員,劉宣將繳獲的兵器也全部分發下去,與李家眾人相遇後,劉宣先後打了兩仗,第一次與下山虎爭鬥,第二次與劉屠戶交鋒。
所幸劉宣兩次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好東西,積攢了一些家底,劉宣清點了一番,共有三眼銃二杆,三張獵弓,雁翎刀十二把,藤牌八麵,長矛十六杆,牛尾刀十把。
劉宣自己手中還有西洋燧發手槍兩支,異常鋒利的戚家刀一把。
因為武器太雜,劉宣隻好用長矛,雁翎刀各自編組了一隊,交給最精銳的李旭中,劉宣兩隊使用,剩下的兩個隊,隻能使用各種雜亂的兵器。
劉宣將三隻獵弓,兩隻三眼銃這種遠程投射武器,全部交給李旭升統領,暫時充當遠程投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