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憑證式國債也是不錯的投資方式,風險很小,收益率略高於定期存款,可作為開放式基金、股票的補充。
但凡勞動,都是偉大的
還記得那首兒歌嗎?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
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
小喜鵲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
要靠勞動來創造。”
這是一首名為《勞動最光榮》的童謠,那時候我們生活在“手動”時代,每逢輪到值日的時候,每逢幫媽媽做家務的時候,每逢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每逢……我們總是背著小書包,興高采烈地哼著歌兒,把手頭的活兒幹得很漂亮。汗珠子吧嗒落在紅撲撲的臉蛋上,心裏卻樂開了花。可是現在,這種快樂跑哪裏去了呢?
想想現在,高科技帶來的電動化時代把人們從體力勞動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在高科技的嬌慣下,我們越來越懶了,能開車的絕不走路,能電話通知的絕不親自跑腿,能找人代勞的絕不親自去做,用電的絕不用手,同在屋簷下的夫妻,叫另一半吃飯竟然也用手機招呼。
也許,商家也發現了人們貪圖省力、貪圖方便的心理,於是快餐食品、淨菜、優質服務等紛紛應運而生了。像肯德基、麥當勞和其他快餐連鎖店,生意總是那麼好。到菜場和超市買菜,總喜歡買包裝好的淨菜,回家不用處理,衝洗一下就可以下鍋了。
而商家的服務也是越來越好,紛紛提供上門服務。前幾天看雜誌,看到現在國外發明了一種新技術,能用手機控製室內所有的家用電器,你不用走半步就能操縱電器了。這兩天看新聞,聽說一5歲的兒童用電動牙刷刷牙,不慎將剛花錢補的牙給刷壞了。
我一邊為現代科技生活的便捷而驚歎,又不免為此感到擔心:如此下去,有多少事可用“電動”代替呀?如果凡事都“電動”了,人的雙手還有什麼用處呢?是不是有一天,我們整天躺在床上也可以工作和生活了?
有人可能不服,他們會說:我們每天都在上班,很累的。是的,我們依然在勞動,可是勞動的形式卻發生了質的變化,全世界的勞動似乎都統一為一個模式,就是坐在電腦前,絞盡腦汁,用手擊打著鍵盤。與此同時,給身心帶來愉悅的體力勞動被我們打包全部交給“鄉下人”做著,保姆、垃圾工、民工等等。
我並沒有貶低科技的意思,隻是在為健康而擔憂。少運動必然會帶來負麵影響,如果過分依賴於電氣化、自動化和物質享受,四體不勤、喜逸少動,如此“享福”,無疑會使機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降低,免疫力日趨減低,終致身體素質下降,產生種種病症。有的學者稱之為“現代閑逸病”。這種“現代閑逸病”患者多表現為思維遲鈍、體態肥胖、四肢軟懶、體質虛弱,常有消化不良、易患身心疾病。
還有,現代人習慣了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方便中的不方便也日益顯現。比如,人習慣了電腦打字,但忘記了寫字。又比如,人習慣了坐車,離開了車,就渾身都不自在。人習慣了電話問候,卻疏遠了人情。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不少人也意識到體力勞動的好處,於是大家紛紛到健身房出汗,與其到健身房裏出汗,何如在家裏多幹點家務呢?
對於大多數城裏的人來說,勞動隨處可得,勞動就在你我的身邊。
勞動有時候就是一把墩布。動腦的時候多了,隨手拿起一把小小的墩布,墩一墩辦公場所,既活動了筋骨,又健康了心情,還美化了環境,吃飯的時候味道也能香上幾分。這豈不是一種幸福?
勞動有時候就是一塊抹布。工作坐得時間長了,拿起一塊輕輕的抹布,把周圍的環境一擦幹淨,既擦亮了環境,也擦亮了心情,再坐下來辦公的時候,就來了精神,晚上睡覺的時候照樣也能香上幾分。這不也是一種幸福?
勞動有時候也可能就是舉手之勞。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一桶水,推一下車,扶一個快要跌倒的箱子,簡單得很,但回報我們的卻總是一份最珍貴的坦然、明朗、快慰、舒暢的心情,難道這又不是一份難得的幸福嗎?
剔除那種錯誤的觀念吧,勞動真的讓人很愉悅。從腦力勞動到體力勞動的轉換,書上說,是一種最好的休息方式。好處多多,隻有自己親自去做了,才體會得到其中的快樂。換一種心情吧,把平日裏不喜歡做的事,當成淘換心情的一種最好的模式去實踐一下。試著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行為,也肯定自己的成績,不斷的攀援著有關幸福的美麗片段,拚出一副名字叫儉生活的畫卷。
看完這些文字,你不妨一臉開心地去洗衣,淋浴,梳妝,打扮,哪怕是趕赴一場月影闌珊的相約,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