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黑暗中體味美好(2 / 3)

“人要是沒有時間去冥想,則有充足的時間去生病。”“如果你不會冥想,則猶如一位盲人看不見繽紛的大千世界。”這是《思生活》的作者,英國冥想保健學專家保羅.羅蘭的話。

什麼是冥想

冥想是一種停止左腦活動,而讓右腦單獨活動的思維方式。冥想的內容以圖像象和情景為主,冥想的效果是愉悅的感受。

有人說冥想就是胡思亂想。這話隻說對了一半。如果胡思亂想的內容都是令人愉快的,那麼它就屬於冥想;如果胡思亂想的是不愉快的內容,就不屬於冥想的範疇。夢想自己變漂亮就是冥想,而恐懼和擔憂則不是冥想。

冥想的快感

稍有生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人的大腦是調解身體機能和新陳代謝的中樞。如果大腦受到幹擾或終日思考負麵問題。就會導致身體失衡,就會不舒服,就會生病。一係列試驗表明,治療因情緒和心理帶來的身體失衡,冥想比傳統的藥物治療更有效。

1、調解身體平衡

經臨床試驗,冥想是治療內科疾病的有效方法。通過冥想,可以調解控製情緒的右半腦和控製智力的左半腦之間的平衡,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保證身體健康。

冥想可以控製血壓,疏通血液循環,減輕病痛,緩解肌肉的緊張,減少荷爾蒙的分泌。所以,隻要聯係了基本的冥想技巧,身體定會比以前更健康。

2、出奇的生理效果

20世紀6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華萊士、哈佛大學心髒病專家霍伯特.本生通過一係列科學實驗,證明冥想對於人體生理機能的影響遠甚於簡單的睡眠和放鬆。他們發現,當進入冥想狀態時,人體比平常的放鬆時要少吸入百分之二十的氧氣,少呼出百分之二十的二氧化碳。人體的血壓和心律也比平常低,體內的乳酸分泌也相對少些。而乳酸是一種人處於緊繃狀態下產生的分泌物,常常作為衡量一個人緊張程度的主要依據。

3、更神秘的效用

根據科學的實驗證明,當人進入冥想狀態時,大腦的活動會呈現出規律的α腦波,此時,人的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礦神怡的感覺。

冥想除了具有心理——生物學意義外,還具有啟迪人心、探尋自我的重要意義,達到了佛教所追求的境界“存而不有”。

冥想鍛煉法

中國人是最善於冥想的民族,因為我們一直很講究“形與意”或“氣與意”的配合關係,這個“意”實際上就是“冥想”,這個“形”和“氣”則是冥想的內容,對行為和內氣的運行進行冥想,於是構成了充滿快感的內心世界。也正因為我們的祖先善於冥想,所以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民族。

有人以為冥想是一件很難的鍛煉方式。其實它一點也不難。隻要稍加訓練,你就能學會那些原本隻有巫師、僧人、氣功大師和心理醫生才掌握的冥想術。

要想進入良好的冥想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停止左腦活動

不要做邏輯推理和得失計算之類的思維運動,隻讓右腦不斷幻化出愉快的情景和美好的圖像像內容。如果你總是想著自己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那麼你就會讓自己身心疲憊,越來越累。相反,如果停止思考未完成的工作,隻用右腦自由發揮,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就會湧現,從而給左腦的思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