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世子重俊(1 / 2)

橋楓和紅雲見了,也吃了一驚。紅雲細細打量李重俊,隻見他三十多歲年紀,麵目俊秀,鼻直口方,目若朗星,神采不凡,但衣著卻十分樸素。李重俊的態度也極為謙恭,說道:“我聽聞有義士來投,十分欣喜,特意在大帳門口恭候。”說完,親自引領橋楓和紅雲進入中軍大帳。

眾人進了大帳,呂信忙向李重俊引薦橋楓和紅雲。李重俊聽了,連忙讓橋楓坐於上座,橋楓自然不敢坐。但是李重俊還是將橋楓扶於上座,然後躬身下拜。橋楓和紅雲都大驚。橋楓趕忙站起身,扶起李重俊,說道:“世子殿下乃是千金之軀,我乃草民山野之人,不敢勞煩世子殿下大禮。”

紅雲也說道:“我們兄妹乃是落魄流浪之人,大哥雖然有些武藝,但也不值得世子殿下如此大禮,我們愧不敢受。”

李重俊說道:“二位過謙了。試想呂信將軍在晉國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猛將,一般人豈能輕易贏他?可今日梁兄竟然在十招之內就打敗呂將軍,足見梁兄武藝更勝呂將軍許多。以我觀之,梁兄實乃當世之猛將也。我十分敬重梁兄,因此下拜,實表我一番求賢之心。願梁兄不必推諉,輔弼我父王抵禦外寇,保護晉地黎民安康。”說完又深深一拜。橋楓連忙還禮。

紅雲於是問道:“請問世子殿下,晉地貧弱,兵微將寡,而四周強鄰環俟,西有戎狄之胡馬窺望,東有魏刀兒之雄兵狼顧,南麵秦國又常懷覬覦之心。如此險境,晉王和世子殿下又有何應對之策呢?”橋楓聽了,心中明白這是紅雲在考驗李重俊之才。如果李重俊答得滿意,說明他的確是明主,那麼投在晉地也就無悔了。否則的話,憑紅雲的性情,是斷不能答應留在晉國的。

李重俊又如何不知紅雲之意,於是微微一笑,說道:“梁姑娘問得實在是好,晉國情況的確如此,我父王和我也憂慮極深。實不相瞞,晉地軍馬不過十萬人左右,要想同時抵禦四方,實在是捉襟見肘,因此我父王和我的謀略是,南麵結好秦國,東方憑借黃河天險防禦魏刀兒,晉國軍馬主力全都放在北方的榆林郡和長城喜峰口一線,堅決回擊戎狄的進攻,決不能讓胡馬踏入中原半步。”

紅雲聽了,心中一驚,問道:“晉王和世子殿下為何要如此用兵安排呢?”

李重俊說道:“秦國和魏刀兒,雖也是我國敵寇,但畢竟都是與我們同根同枝的華夏一脈子孫,而戎狄卻是異域外族,非我族類。如果戎狄進犯,我們不做防禦,長城一旦失手,胡馬就會長驅直入,那麼中原將有多少城郭慘遭蹂躪,多少黎民被其擄掠,這豈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奇恥大辱嗎?因此,一定要不遺餘力防範戎狄進攻,屏障中原。再者,父王和我也知晉地貧弱,實力不強,因此並沒有爭霸天下之心,隻有守土之誌。如果能替中原百姓擋住戎狄的入侵,保護好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也就知足了。等到將來中原明主出現,統一寰宇,再創盛世之時,我父子定當以晉國土地、軍馬和子民歸附,並從此解甲歸田,也就不負心中所願了。”

紅雲聽了,歎了口氣說道:“晉王和世子殿下以國家大義為重,不圖一己之私,不懷爭霸之心,而是率先考慮的是如何抵禦外寇,護佑中原,真叫人心中敬佩。不過,我聽說戎狄強勢,兵多將廣,而晉軍兵馬戰將均弱於戎狄,處境也十分堪憂,請問世子殿下有何抵禦的良策呢?”

李重俊也歎了口氣說道:“梁姑娘所言戎狄強勢,這也是父王和我始終憂慮之處。你們可能有所不知,自從數十年前先帝西征,大破戎狄之後。戎狄便一日不思報仇之心,這些年來更是厲兵秣馬,時常侵擾,邊境幾乎日無寧日。特別是先帝駕崩之後,由於朝廷昏暗,百姓困苦,黑巾軍勢起,諸王混戰,國內烽煙四起,戎狄便認為有機可乘,因此常常舉兵南侵,更勝往日。幸好晉軍可以憑借長城之險,奮力抵抗,才不叫胡馬突入中原。但晉軍如今的勢力早就大不如前了,朝廷又沒有援軍,秦國和魏刀兒又是虎狼之邦,不能為援。梁姑娘所問抵禦良策,實不敢當,憑如今晉軍的實力,隻有固守長城一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