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全一見李植和王羨兒被縊身亡,不由得衝上前去,跪倒在王羨兒的屍體前,號啕大哭起來。
賈昱冷冷的看著李有全,說道:“李公公服侍遜帝和廢後近二十年了,遜帝和廢後都待你不薄。如今他們都已經死了,你何不追隨遜帝和廢後於地下,也障顯李公公的赤膽忠心。”隨後吩咐一名禦林軍士兵將一把寶劍遞與李有全。
李有全知道賈昱心狠,必不能容得下自己,於是便說道:“皇後娘娘已經淪為廢後,自料到死後必定墳塋孤寂,無人能為她祭奠,因此特與老奴有約在先,在她死後要老奴必為她守靈七七四十九天,日日供奉香火,她才能在黃泉路上不寂寞。因此老奴雖然想追隨皇後娘娘於地下,但也要先完成皇後娘娘的心願才行。老奴已經是風燭殘年,又是廢人,恐怕在世之日也不會太長久,還望大人成全皇後娘娘的夙怨,待老奴為皇後娘娘守孝之後,不需大人吩咐,老奴必當自刎於皇後娘娘墓前。”
賈昱聽了,冷笑一聲道:“既然如此,那麼本官就先放過你。皇上已經下旨,要將遜帝和廢後以帝王之禮安葬,他們的墳塋就在洛陽東郊的山崗之上,你就去那裏為他們守靈吧。記住,不要耍花招,本官會派禦林軍看守墳塋的。”說完,便讓兩名禦林軍士兵將李有全帶走了。李植和王羨兒的屍體自有人抬走安葬去了。
再說楊傅聯合伍紹起兵反抗王仁基,一是要替自己的兒子楊仁報仇,二也為相助紅雲歸晉。伍紹也痛恨王仁基篡權謀逆,因此便與楊傅一拍即合,又派人說反了項城守將邊挺和新蔡守將葛遷,一起興兵討逆。中原百姓也由於痛恨王仁基****,因此響應者極多。楊傅、伍紹之軍轉眼便發展至十萬餘眾。楊傅、伍紹於是便領軍進攻睢陽。睢陽守將辛慚一見敵軍眾多,自然不敢迎敵,於是憑借城池堅固高聳,死守待援。楊傅、伍紹一連攻打睢陽十多天,皆不能攻下。這天,忽聞探報說道:“王仁基發來三路大軍,一路派徐值領軍十萬救援睢陽,一路以蘇青方率領十萬禦林軍從西麵攻打汝州,一路派虞熾領軍十萬從東麵進攻項城和新蔡。”伍紹急忙與楊傅商量對策。
楊傅說道:“王仁基發兵三十萬,分三麵進攻我軍,明擺著是讓我軍首尾難顧,他們好包圍殲之。我們也起兵三路迎敵,派邊挺領軍三萬去救汝州,派葛遷領軍三萬去救項城。我與伍大人共同迎擊徐值。”
伍紹說道:“如今已經是敵眾我寡,如果再行分兵去救二處,則在睢陽的我軍兵力就不足四萬人了,而徐值手中有十萬人馬,多我兩三倍,我軍又該如何敵之?”
楊傅說道:“俗話說,上兵伐謀。我軍雖然兵少,但如果運用謀略,一定可以製勝破敵。徐值乃是有勇無謀之輩,更兼剛愎自負,又狂妄自大,手中雖然兵多,不足慮也。我已有妙計,定能破之。”於是跟伍紹將破敵之計說了一遍。伍紹聽後大喜,於是傳令邊挺、葛遷各自引軍去救汝州和項城去了。
第二天,伍紹、楊傅親自引軍來挑戰徐值。徐值聞報大怒道:“我軍新到,賊兵就來挑戰,是不把我等放在眼中,我定要將你們殺個片甲不留。”於是吩咐全軍迎敵。
兩軍陣前,楊傅親自出馬,痛罵王仁基謀逆篡位、屠戮忠良、倒行逆施之舉。徐值大怒,欲要親自出馬,身旁一員大將說道:“殺雞焉用宰牛刀,對付這等叛逆老兒,何須大將軍親自出馬?待末將取此老兒項上人頭即可。”徐值一見,是麾下副將薑瀾,便點了點頭。薑瀾一催胯下馬,揮舞流星錘,便衝上陣來。楊傅舞刀相迎,戰了十餘個回合便拖刀敗走。伍紹挺大槍擋住薑瀾廝殺。二將戰了二十多個回合,伍紹也力怯敗走。薑瀾舞動流星錘隨後追趕。徐值見薑瀾連勝兩陣,心中大喜,便招呼手下眾軍一起衝殺過去。楊傅、伍紹率軍急走,一路上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徐值見了,命令全軍緊緊追趕。
參將劉茂諫道:“楊傅乃前朝名將,伍紹又勇猛過人,即使不敵薑瀾將軍,也應維護名節、殊死一戰,豈有狼狽潰敗、拚命逃命的道理?莫非其中有詐,還請大將軍不要中敵人之奸計,乘勝收兵為好。”
徐值說道:“敵軍潰敗,乃是因為畏懼我軍兵威。我軍如若不乘勝追擊,豈非坐失滅敵的大好時機?今日,我一定要取楊傅、伍紹的首級不可。”於是不聽劉茂之言,率領全軍追趕去了。
徐值領軍正行間,忽見前麵有一條大河擋住去路,急忙便問手下軍兵此河叫做什麼名字。有人認識此河名叫澧河。徐值眼見楊傅、伍紹率軍趟過河而去,於是認為河水很淺,便下令全軍也渡河追擊。眾將得令,於是也跟著下河。大軍剛剛渡過一半,突然就見澧河上遊水位猛然升高,河水洶湧,順流直下,頓時將徐值所帶的人馬衝得七零八落。原來楊傅早就定下計策,事先先讓軍士在澧河上遊攔截河水,然後他與伍紹故意詐敗,引徐值率軍來追,然後再決堤放水,水淹徐值之軍。
朝廷軍馬頓時大亂。徐值連忙傳令眾軍急速上岸,但手下軍馬早已被洪水卷走無數。徐值還未來得及收拾殘軍,就聽見四周喊殺聲大起,楊傅率領一軍從左側殺來,伍紹率領一軍從右側殺來。朝廷軍馬頓時大敗,士卒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薑瀾上前迎敵,卻被楊傅大展神威,一刀砍於馬下。楊傅於是舞刀直奔徐值而來。徐值大驚,奪路而走,正逢伍紹追來。劉茂大叫道:“末將來阻擋敵將,大將軍速走。”於是奮力迎敵伍紹。徐值乘機逃命而去。伍紹大戰劉茂,二十多個回合之後,一槍刺劉茂於馬下。楊傅於是引軍直取睢陽。睢陽守將辛慚聽聞徐值在澧河大敗的消息,驚得目瞪口呆,又見楊傅領軍前來攻城,知道睢陽難守,於是棄了城池,一路奔豫州逃去。睢陽於是被楊傅攻占。徐值折兵大半,逃往許昌去了。
伍紹進了睢陽之後,便要乘勝進軍虎牢關,楊傅卻說道:“徐值雖敗,但是蘇青方、虞熾兩路大軍還未退走。再者,汝州等地是我軍的根基,軍中將士的家眷皆在後方,一旦汝州失守,則軍士顧念家人安危,必然軍心大亂。因此為今之計,我們應該先解汝州、項城之圍,再徐圖進攻虎牢關。”伍紹點頭,於是留副將伍諒鎮守睢陽,自己與楊傅分別引軍去解項城和汝州之圍。
卻說蘇青方率領十萬大軍包圍汝州,日夜攻打。邊挺率軍死守城池。楊傅引軍趕到,蘇青方聞報大驚,於是便放棄攻城,率軍迎戰楊傅。楊傅出馬,大戰蘇青方。二將正鬥之時,突然蘇青方之軍大亂起來。原來邊挺聽聞援軍來了,於是率領城中守軍殺出,並放火燒了蘇青方的大營。蘇青方無心戀戰,正要回營救火,楊傅早已大驅手下人馬,衝殺過來。邊挺也乘勢猛攻。蘇青方之軍頓時大亂。蘇青方見腹背受敵,更兼大營已毀,知道敗局已定,於是奪路而走。楊傅與邊挺合兵,一路追殺。蘇青方損兵折將,逃往洛陽去了。虞熾聽聞徐值、蘇青方兩路人馬都已敗走,又見伍紹引軍來救項城,於是也退兵回徐州去了。
楊傅、伍紹擊敗了朝廷大軍,聲威大振,各地豪強和饑民爭相投奔。此時,王仁基弑殺遜帝李植和廢後王羨兒的消息傳到汝州,楊傅於是傳令為遜帝發喪,並讓全軍束縞,為遜帝戴孝。隨後,楊傅聯合伍紹、邊挺、葛遷等將領,共同發布討伐王仁基、為先帝報仇的檄文,令人傳遞四方。時值滿衝在衛州,聽聞遜帝已死、楊傅起兵複仇的消息之後,便勸諫衛州刺史朱赫,起兵響應楊傅。朱赫早對王仁基篡位逆行不滿,於是當即應許。滿衝和朱赫於是在衛州公開為遜帝和廢後發喪,並起兵響應楊傅。王孝直的舊將王荀、單仝分別在滕州、青州起兵反抗王仁基,並攻占高唐州。登州豪強田疇也打出為遜帝報仇的旗號,殺死刺史,擁登州而反。黑巾軍的殘部借著山東大亂之際,聚眾而起,趁機襲破曹州,並包圍兗州。在河北,滄州刺史關舒見天下已經大亂,知道王仁基大事已去,於是也打出為遜帝報仇的旗號,擁兵起事。德州兵馬副將劉定行刺殺刺史鄭世,據德州而反。中原地區轉瞬已是烽火連天,王仁基實際統治的地域已經屈指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