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當初鍾會與劉淵親摯無比,但是此事涉及巨大,所以劉淵也沒有立馬答應。
“士季兄,非是元海不肯出手相助,汝之才能和誌向本王甚是欽佩,隻是汝也知道,如今匈奴四部紛亂,父汗正在領兵統一各部,所有精銳都已被盡數派出,本王這裏沒有可用鐵騎了。”
聽到這話,就算鍾會早有準備,也不禁有些灰心失望,如今自己像是無根浮萍,晉國肯定不會放過自己,鄧艾與自己也是不對付,似乎已無路可去。
見到鍾會這般,劉淵很是開心,若是見到鍾會自信滿滿,野心勃勃,說不得他也會暗自擔心,畢竟養一頭狼在身邊的煎熬,他能想到。
眼珠一轉,不忍鍾會就此淪落的劉淵開口道:
“不如這樣吧,汝先在本王這裏用事,待得草原平定,汝之功勞對應多大官職,統領多少兵馬,本王就無償提供多少兵馬,助汝完成駑誌,如何?”
聽到這話,鍾會雖然知道劉淵有利用他的嫌疑,但是此時也沒有別的辦法,隻得點頭道:
“那好吧,謝元海賢弟收留!”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再說蜀都章武殿,公布完八部丞相之後,整個朝堂非但沒有半點喧囂,更是陷入詭異的死寂,所有人都是埋首垂眉。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更高一級的三台還沒有任免官職,所以很多人都在觀望。
這次,人選不是劉諶奉上,而是劉禪從自己衣袖裏取出一絲絹遞給王元,王元躬身接過,然後大聲朗讀起來:
“尚書台負責執行國家政令,設尚書令一人,尚書郎三人;中書台負責審議和決策政令,設中書令一人,中書郎三人;禦史台負責百官的監察彈劾,設禦史令一人,禦史三人……”
聽到有十二人負責這等重事,許多人都是吸了一口氣,倒不是因為這樣自己能進的幾率大了,相反,個人執行權利反而小了。
試想,當初三公九卿十二人,三公位高權重,而蜀漢罷黜丞相後,有三個錄尚書事領政,也是掌握國家大權。
但是現在有二十人同掌朝局話語權,非但免除了一人獨大的危險,更是將分工細化,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交叉重疊的牽扯。
“今三台令有:尚書令諸葛瞻,尚書郎黃琛,尚書郎張翼;中書令空懸,中書郎尹默,中書郎廖化,中書郎張卓;禦史令張峻,禦史郎李球,禦史郎劉胤,其餘諸位,由朝中大臣推舉!”
劉禪的智謀此時便是完全體現出來,讓劉諶都不得不從心底佩服。
雖然這名單爭議頗大,一是在這些緊要職位上加入了百戰老將,二就是把劉胤這個皇親也算了進來。
其實這也是劉禪跟劉諶談論過的,畢竟文臣隻是朝中乃至國家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將士,所以劉諶需要有一兩個熟悉情況,通曉軍政大事的大將參與進來,為數十萬將士說話。
至於劉胤,一則是此人頗有才能,在蜀漢這個人才匱乏的國家,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而且劉諶需要借此透露一個信息,那就是孤不怕爾等掌權,但是想要功勳富貴,就得有付出。
而此時百官都把目光放在了那剩下的三個空位上,畢竟擠進這個層次,才能為一派或者一個團體謀福。
雖然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推選,無外乎利益,無外乎交情,但是他們都很一致的保持了沉默,不少目光在劉諶身上轉動。
誰都看得出來,在這個朝堂,劉禪之下唯一能說出權威的話的就剩劉諶了。
知道這個情況的劉諶也不推辭,出來拱手道:
“啟奏父皇,兒臣有兩個人選,可任一令一郎!”
嘶~
幾個沒反應過來的人都是冷冷地吸了一口氣,顯然被這話驚到了。
而一些穩重的人則冷眼看著,他們倒要看看,劉諶到底還要推選他的哪個親信,不會是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吧。
“喔?居然還有中書令之才能的人,說說看,孰能當此重任?”
劉禪也是有些意外,聽到這話不禁身體前傾,顯然很是好奇。
而一些暗自眉目交流的人都是停了下來,他們也很好奇,到底是誰,能有這威望,一些人則開始在百官位列裏麵搜尋。
“張華,張茂先!”
聽到這話,包括劉禪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時沒有想起劉諶口中的這個大才是何人。
“張華,他不是晉賊……”
張翼跟隨劉諶轉戰過荊北,想起當時確實有這個人,但是這麼久過去,早就已經忘了,不料劉諶會推舉其為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