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翼及時刹住,但那話語還是在朝堂上散開,引起無數人的驚訝,議論紛紛,看向劉諶的目光,頗為疑惑。
那表情,似乎在疑惑平時看來英明神武的太子,今日為何會開這個玩笑。
“咳咳,太子許是久日勞累有些混沌了,張華乃是晉朝敵官,為何會出現此處,更不會任此官了!”
劉禪有些奇怪,看不出劉諶意圖的他隻好將想法說出,卻是暗示劉諶勞苦功高,有此口誤也很正常。
“對對,殿下事必親躬,所以積勞成疾,依老臣所見,還是讓太醫號號脈,修養一下。”
領意的百官也是連忙順著劉禪的話說下去,心中卻是頗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了,“事必親躬”不過是劉諶對權力的控製欲在作祟而已。
而劉諶知道解釋再多也無用,隻好對一旁回來的魏興耳語一番,魏興走下去不久,便是傳來高聲傳誦:
“張華覲見!”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是一驚,連忙看向劉禪,劉禪也是很好奇,一揮手威嚴道:
“宣!”
聞言,王元連忙扯著嗓子尖聲道:
“宣張華上殿!”
然後百官自動散開,讓出中間的空間,所有的目光像是機傀一般,整齊地看向門口。
進來的是一個光著腳,身著素袍的七尺文秀男子,見到所有人投來的目光,沒有半點怯弱,一副淡然飄逸,許多人都開始被那股氣息所折服。
“山人張華,張茂先,見過陛下!”
見到這人,閱人無數的劉禪便知道此人頗有才具,擔任中書令不無不可,但是有的時候任免官員不僅是才能,還有其他很多東西。
“茂先,汝不在洛都做官,來吾這漢國做甚?”
問話的是蔣顯,他知道劉禪不會屈尊來問,而自己作為禮部丞相,自然該自己做這事。
聞言,張華微微一笑,先對劉禪一拱手,再對劉諶一拱手,這才對著蔣顯道:
“吾確實曾在洛都任職,後麵也隨晉大司馬南下荊北,打算馳援上庸襄陽的,奈何楊駿無能,王戎逆膽,以致功敗垂成,可惜!”
聽到這話,一旁的尹默看不下去了,出班喝道:
“胡言亂語,殿下神機妙算,智慮過人,楊駿算什麼東西,蜀漢大勝乃是天道所向,何來可惜?”
見此,劉禪伸手將氣勢鎮住,然後看向張華,笑道:
“茂先真性情,實言對人確實可敬,汝之大才孤早有耳聞,今方知汝為太子所擒,隻是孤很好奇,汝為何要自稱山人,太子為何又要推舉汝做中書令?”
這話一出,許多人都看出劉禪對其顯露出了興趣,就要出來勸諫,畢竟張華一晉國臣子,此時更是一俘虜,沒有半點話語權,其身份,也是讓許多人不放心。
對於其他人的攻訐,張華恍若未聞,直接開口道:
“從前山人也立誌要為國為民,做一個良臣,見到晉帝,以為遇到了世間最好的人主,便是心悅誠服的為之效命。
然荊北一戰,讓吾頗為疑惑,為何平日像綿羊是漢軍,為何能爆發這等戰力,又是何人有這等智謀,直到見到太子殿下,吾才知道,原來在蜀漢還有這樣一個聖人般的存在。
開始吾也抱住一死了之的想法,但是殿下不計前嫌,多次出言開導於吾,後麵新政一事,更是與吾數日交談,感受到殿下的那顆博大的天下之心,還有那誠摯的君王之誌,所以吾才決定抹掉過去,以山人之身份來助殿下一臂之力!”
聽了這話,大部分人都被其話語中的那股情致所感動,也對劉諶這麼厲害而欽佩不已。
但是依舊有那麼幾個人,他們冷眼的看著這一切,比如說侍中鄧良。
此人由於在太子起事時臨時退卻,所以躲過了這次清洗,也是保全了官職。
但是他自詡是陛下的快婿,而且一直身在列前,此時所有職位都沒他的份,見到一個外人都要來搶他的位置,有些不憤,出班來道:
“啟奏陛下,張華乃是晉國臣子,在殿下打敗楊駿之時都拒不投降,可見其事晉之心,而此時卻是說什麼被殿下的誠摯和魅力所吸引,這不過是一個借口,他就想當間司,為敵國謀取吾國機密,好以此對付吾朝。”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是一震,畢竟鄧良此話說得這般有理有據,都是讚同的點了點頭,許多別有他思的人也是連忙開口道:
“陛下,鄧侍中此言有理,臣附議!”
“臣附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