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聯絡法第四種方法可以適用於同時的材料,第五種方法可以適用於先後的材料。許多曆史上的事情,順看平看似無意義,亦沒有甚麼結果,但是細細的把長時間的曆史通盤聯絡起來,就有意義、有結果了。比如晚明時代,許多士大夫排斥滿清,或死或亡,不與合作,看去似很消極,死者自死,亡者自亡,滿清仍然做他的皇帝,而且做得很好,這種死亡,豈不是白死亡了嗎?這種不合作,豈不是毫無意義嗎?若把全部曆史綜合來看,自明室衰亡看起,至辛亥革命止,原因結果,極明白了;意義價值,亦很顯然。假如沒有晚明那些學者義士仗節不辱,把民族精神喚起,那末辛亥革命能否產生,還是問題呢。曆史上有許多事情是這樣:若是不聯絡看,沒有甚麼意義可言。假如仔細研究,關係極其重要。
上述對於事實的五種用功方法,若研究過去事實,此五種方法都有用,故全用,或用一二種不等。以下再講予以新意義及新價值。
乙予以新意義
所謂予以新意義,有幾種解釋。或者從前的活動本來很有意義,後人沒有覓察出來,須得把它從新複活。所謂“發潛闡幽”,就是這個意思。或者從前的活動被後人看錯了,須得把它從新改正,此種工作亦極重要。前一項例子比較的少,後一項例子比較的多。譬如研究周公的封建製度,追求本來用意究竟何在,有人說封建是社會上最好的製度,最有益的製度,到底周公采用封建,就是因為它是最有益的製度嗎?其實周公意思並非認封建對於全體社會有何益處,不過對於周朝那個時代較為適用、較為有益而已。又如研究王荊公的新法,追求他本來用意究竟何在。從前大家都把他看錯了,都認為一個聚斂之臣。到底荊公采用新法,完全以聚斂為目的嗎?其實荊公種種舉動都有深意,他的青苗、保甲、保馬、市易諸法,在當時確是一種富國強兵之要術。到了後來,仍然常常采用呢。還有一種,本來的活動完全沒有意義,經過多少年以後,忽然看出意義來了。因為吾人的動作,一部分是有意識的動作,一部分是無意識的動作——心理學上或稱潛意識,或稱下意識。如像說夢話或受催眠術等都是。——一人如此,一團體一社會的多數活動亦然。許多事本來無意義,後人讀曆史才能把意義看出。總括起來說,吾人懸擬一個目的,把種種無意義的事實追求出一個新意義,本來有意義而看錯了的給他改正,本有意義而沒覺察的給他看出來。所謂予以新意義,說是這樣解釋。
丙予以新價值
所謂予以新價值,就是把過去的事實,從新的估價。價值有兩種:有一時的價值,過時而價頓減;有永久的價值,時間愈久,價值愈見加增。研究曆史的人,兩種都得注意,不可有所忽視。甚麼是一時的價值?有許多事實,在現在毫無價值,在當時價值很大。即如封建製度,確是周公的強本固基的方法。周朝八百多年的天下,全靠這種製度維持。吾人不能因為封建製度在今日沒有用處,連他過去的價值,亦完全抹殺。曆史上此類事實很多,要用公平眼光從當時環境看出他的價值來。甚麼是永久的價值?有許多事實,在當時價值甚微,在後代價值極為顯著。即如晚明士大夫之抗滿清,在當時確是一種消極的無效果的抵製法,於滿清之統治中國絲毫無損,但在辛亥革命時,才知道從前的排滿是有價值的;而且在永久的民族活動上,從前的排滿也是極有價值。曆史家的責任,貴在把種種事實擺出來,從新估定一番。總括起來說,就是從前有價值現在無價值的,不要把它輕輕抹殺了;從前無價值現在有價值的,不要把它輕輕放過了。
丁供吾人活動之資鑒
新意義與新價值之解釋既明,茲再進而研究供吾人活動之資鑒。所謂活動,亦有二種解釋,即社會活動方麵與個人活動方麵。研究兩方麵的活動,都要求出一種用處。現在人很喜歡倡“為學問而學問”的高調,其實“學以致用”四字也不能看輕。為甚麼要看曆史?希望自己得點東西。為甚麼要作曆史?希望讀者得點益處。學問是拿來致用的,不單是為學問而學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