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羅馬人蓋烏斯·尤利烏斯來到不列顛[公元前55-54年在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之前,沒有一個羅馬人來到上述這個不列顛島,他們對這個島一無所知。羅馬建立後的第六百九十三年--不過是在公②元前60年,與盧修斯·比布路斯同是執政官的尤利烏斯·愷撒在同日耳曼民族和高盧民族作戰後(這兩個民族僅以萊茵河為界),來到了莫裏尼。從那裏到不列顛航程很短。愷撒借著八十條船,滿載軍需和敏捷的水手駛進不列顛。在那裏他先是遇到一場尖銳又激烈的爭吵,接著又遭一場頂頭暴風的③關於皮克特人的繼承法,我們不妨把它同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誌》第20節裏提到日耳曼人的話作比較:
“甥舅的關係和父子的關係是相等的”(參見馬雍譯本,商務印書館,1977年出版。--譯者)。
①即現代蘇格蘭的西部沿海地帶。
②從安特裏姆的北部起叫達爾裏阿達(DalRiada)。
③三百羅馬裏寬,普林尼,《自然史》。
④可能是指書的散頁,但合體尼在《自然史》。裏談到了“不列顛的一種治蛇傷的草藥。”
⑤在比德時代,蘇格蒂亞(Scottia)即愛爾蘭。
⑥即克萊德海灣。
①即鄧巴頓(Dumbarton),參閱第12章。
②正確的時間是羅馬建立後的695年,即公元前59年。愷撒兩次入侵不列顛分別發生在公元前55年和年。
頁麵襲擊,於是在喪失了一大部分船隊,許多士兵和大部分騎兵之後,他隻好退卻回到高盧。而在那個季節,他又不得不把他的士兵送到冬營去。接著他下③④令建造六百隻兩用船.早春來臨時,他率領這六百隻兵船再次向不列顛進發。就在他到達後率領主力向敵人進攻的時候,一場暴風把他的已經拋錨的船隻掀起,這些船或是互相撞擊,或是撞向流沙堆撞得粉碎:就這樣當場損失四十隻船,其餘的船費了很大的功夫才修補好。愷撒的騎兵在第一場遭遇①戰中被不列顛人擊敗,其中一位名叫拉比恩烏斯的指揮官陣亡;在第二場戰鬥中,愷撒損失慘重,軍隊也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之中,但終於大敗不列顛人,把他們打得四下逃竄。接著,他向泰晤士河進攻。在河的對麵,一大批不列顛人在首領卡索貝勞努斯指揮下封鎖了河岸,並且在河岸上和幾乎所有②的淺灘上都栽上了粗壯的尖頭木柱。我們至今仍然可以在舊地看到當年栽下的木柱的某些殘跡。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根根木柱有大腿那麼粗,上麵包上了鉛皮,被牢牢地釘在河底。羅馬人發現了這些木樁並且避開了它們。這些野蠻人由於抵擋不住羅馬軍團進攻,都躲到樹林裏去。他們不時地從樹林裏出擊,給予羅馬人以重創。其間,強大的特裏諾萬提斯城及其首領③安得羅久斯向愷撒投降,送去了四十名人質。其它許多城市也紛紛仿效,接二連三地投向羅馬人,同他們訂立盟約。愷撒從這些城市中獲悉卡斯維路努斯的要塞建在兩片沼澤地之間,周圍有樹林保護,並且貯藏了一切必需品。
他組織了強攻,最後終於奪取了它。愷撒剛從不列顛回師高盧,讓士兵在冬④營進行休整,就受到了來自各方麵反抗他的大戰亂的困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