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1 / 1)

來到不列顛的第二十羅馬人克勞迪烏斯把奧克尼群島劃進羅馬帝國的版圖;此外,他派出的維斯伯西安也把懷特島置於羅馬人的管轄之下公元43年①羅馬建立後的第七百九十八年,自奧古斯都起的第四個皇帝克勞迪烏斯為了顯示自己是一位對帝國有所建樹的君主,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因此,他向不列顛進發。當時,由於一些叛逃人員沒有被交還,似乎已在不列顛引起一場叛亂。克勞迪烏斯登上了不列顛島,成了愷撒前後唯一敢冒此風險的人。他在那裏未經戰鬥和流血,幾天之內就占領了島上絕大部分地區。他還②把位於不列顛以外的大海上的奧克尼群島置於羅馬帝國的管轄之下。這樣他③作戰和運輸兩用船。

④7月6日前後。霍姆斯,《古代不列顛》,第333頁。

①即Q.拉倍留斯·杜魯斯(Q.LaberiusDurus),軍因指揮官,《高盧戰記》,卷五,第15節。比德所引用的作者奧羅修斯把他同一個更出名的拉比恩烏斯(Labien-us),愷撒的”Legatus“即軍團司令相混。

②在哈利福德(Halliford)或布倫特福德(Brentford)附近發現了舊時的木樁。霍姆斯,《古代不列顛》,第697頁。

③即門杜布拉修斯(Mandubracius),見愷撒的《高盧戰記》卷五第20節。

④安比奧裏克斯(Ambiorix)叛亂。

①正確的時間應是羅馬建立後的796年,即公元43年。

②塔西佗,《阿古利可拉傳》,第10節記載,阿古利可拉最早發現並征服了奧克尼群島(參見馬雍譯本,頁麵在離開羅馬六個月後回國,給他的兒子取了不列坦尼庫斯這個別名。這次戰爭在他登基後的第四年即公元46年結束。這一年整個敘利亞出現了大饑荒。

③據《使徒行傳》記載,這是先知亞迦布早就預言過的事。

後來繼任尼祿成為皇帝的韋伯薌,受克勞迪烏斯派遣也征服了不列顛南麵不遠處的懷特島,把它變成羅馬人的領地。懷特島東西長三十英裏,南北長十二英裏,東西兩邊離不列顛南海岸分別為六英裏和二英裏。不過,繼承克勞迪烏斯的尼祿大帝從來不敢同戰事沾邊。

正由於如此,他在位時羅馬帝國發生了不少麻煩,其中之一是,他幾乎喪失①了不列顛--有兩座規模巨大的城市被占領和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