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於寒冬開放,花姿清冽,味香高潔,與鬆竹合稱“歲寒三友”,與蘭竹菊合稱“四君子”。
古來鍾情梅花者,多為卓越不凡的奇士,故而與牡丹、芍藥、水仙等名花相比,梅花最為見諸筆端,名留詩詞字畫,流傳尋常巷陌、舞榭歌台。
而種梅、培梅、賞梅,更是古人之雅興,今人之趣味。至於如今,梅花於質於容於色,各有天演,品種奇多,難以估量。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鍾情梅花者,互邀賞梅,久而久之,梅節如同燈節一樣,在迷境各地興起。
現今,迷境大小梅節不下十數,著名梅園不下百數。而百數梅園中,最為著名的有四座,分別是醉古堂梅園、梅根潭梅園、畫魂梅園、陶庵梅園。
醉古堂梅園,位於濟陰東佘山,鄰近十二劍闕,葭莩世家所有。它是最古老的梅園,有七十二株樹齡六百年以上的梅樹。其中包括世所罕見的醒梅、峭梅、素梅等十二種梅樹。
梅根潭梅園,位於南澗汝南,以奇豔稱著——顧名思義,梅根潭梅園中有一個名喚“梅根潭”的深水潭。與世人認知相左,梅長潭梅園的梅花,根長水中,花開根上。更神奇的是,即使是同一株梅樹,花色也迥異不同,白梅、紅梅、綠梅、青梅、紫梅,爭奇鬥豔。擁有者為與水門一族、忘川世家並稱的“即墨世家”。
畫魂梅園,位於神州朝歌鳳衍宮。梅樹三萬餘株,集天下梅種十之八九,蔚為大觀。
但饒是如此,能夠稱得上天下第一的,唯有陶庵梅園。
陶庵梅園,位於南澗汝北群峰之間的代山。代山,古稱岱山,山頂四邊高聳,梅林如海。中間塌陷,積水成湖。
此湖謂之心湖,水麵廣十畝。秋冬時際,雪與梅共景,倒影入湖。景色奇美,足以與神州的鼎湖、古雲羅刹的鏡湖並稱——然而並沒有,世人隻以鼎湖、鏡湖並稱。
代山的雪梅,天下間最早綻放的梅花,士人稱其為“最精魂”——然而並不是,北疆人間鬼鎮的魂梅、南澗汝南顧樓城還珠閣的裟垨梅都更為早,但世人依舊固執地記之心中,傳於後人。
陶庵梅園雖有盛名,卻人跡罕至。這其中原由,不是因為山壁峻峭,而是因為陶庵梅園的曆任擁有者,全都喜靜厭聲。
——————————————————
在雪梅林海間,臨湖一處,有一間茅屋。通過低矮的木窗,可以見到,內中有一女子。
女子衣青白,麵容素雅,絕世佳人也——她正是陶庵梅園如今的擁有者,清蘇輿。
此刻,她跪坐在矮木案前,執筆細寫。旁側,一棋一琴。青梅酒香,在琴弦棋海間,悠悠漫轉。
一炷香後,屋內的酒香更為濃鬱了。清蘇輿看著滿紙墨色,擱筆觀摩片刻,遂轉閉目靜坐,直至——
“清姑娘,湖心亭蘇素懷求見。”
清蘇輿聞聲,輕吐一口蘭氣;雙眸緩緩睜開,不見波瀾。
片刻後,湖心亭中。
清蘇輿站在亭內一側,淡言道:“何事?”
不要看清蘇輿對來者神情寡淡,他——蘇素懷,可大有來頭!出身名震天下的佛相,是佛相主持第七梵刹所看重的三個徒弟之一。
他身高不足四尺,麵容稚嫩;左手纏著一串小菩提珠,右肩掛著一串大菩提珠。背後,六顆不大不小的菩提珠,淩空中不斷轉動。陣陣金芒透出,以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