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誰也不可能一輩子不要求他人幫助自己,尤其是尚未長大成人,無獨立經濟來源的青少年,無論是在物質生活方麵還是在精神生活方麵,往往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指導遂願。然而,每個人的要求不可能個個得到子女提出的要求,父母也不可能樣樣滿足,比如,你的要求過高,這多半屬於那種物質方麵的要求。本來,隻要條件許可,父母是會想方設法滿足子女吃,穿、用、文化娛樂等方麵的要求的。但是,家庭消費支出是有計劃進行的,如果你所提出的物質要求過高,一旦予以滿足就有可能突破家庭預算計劃,增加較多的支出,因而遭到父母的拒絕。也許你的要求可能與父母的想法不合。站在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有些要求可能非常合情合理,但作為父母又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比如,你有一件已經過時的舊大衣,你很討厭它,想買一件時髦、漂亮的新大衣,而父母則想,買新大衣隻不過是為了好看而已,趕時髦是永遠也趕不上的,這樣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再說,這樣下去,是不是能把子女嬌慣壞了?經過一番斟酌之後,父母發現你的要求有不妥之處,就會加以否定。也許你的要求提得不合時宜,所謂不合適宜,指的是你提出的時間、地點、場合不對。比如,父母正為家庭的一筆額外支出鬧得不高興,而你卻“不識時務”,偏偏在這時提出要一雙新的旅遊鞋,這願望自然實現不了。有時家裏來了客人,父母正與客人傾心交談,你冒然闖進去提一個要求,父母在沒有弄清楚你的話的情況下,是完全有可能不加理會的。
提要求的訣竅在哪兒呢?如果你想使你的要求得到最佳程度的滿足,那你就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提要求須恰如其分
你所提出的要求過高,往往不易為父母接受,這是因為過高的要求,很易會給父母帶來強烈的刺激,作為一種心理防衛反應,他們會本能地壓抑你的要求。因此,為了避免給父母造成過強的刺激,你所提出的要求應順應父母原有的心理水平,至少不能夠突破他們所能承受的心理壓力限度。這就必須注意所提出的要求要恰如其分,做到既不過高也不過低,既不過多也不過少,特別是涉及用錢方麵,更要十分注意考慮家庭經濟的實際支付能力,切不可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因為,既然提出的種種不切實際的要求,最後會遭到否定,弄得彼此心緒不快,不如事先仔細斟酌,講究分寸,使所提出的要求得以實現。
二、提要求要看準時機
合理的要求因為不合時宜往往會遭拒絕,有時過高的要求提得恰到好處,反而能夠實現。這說明,當你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時,講究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講時機,一要注意父母的情緒。情緒好宜提,情緒不好應暫時不提。父母情緒好不好會從臉色,神態上反映出來,因此要注意察顏觀色,機動靈活,千萬別傻乎乎不管父母的情緒如何,隻顧自己亂提要求。二是要選擇好恰當的日子。比如你生日快到了,趁此提出想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半會得到父母的同意。傳統的春節,父母為討吉利,照例會滿足你的一些要求的。三要看地點場合。一般說來,在客人麵前不宜向父母提出要求,因為出於對客人的尊重,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父母總以拒絕為多。在公開的社交場合也不宜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法仔細考慮你的要求是否合理,為謹慎些,父母便會暫時擱一擱,待以後再討論。
三、提要求要掌握好表述技巧
當你向父母提出某種要求時,總要陳述一定的理由,父母也會提出一些問題要你說明。如何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這一點也至關重要。同樣一件事,有的人口齒伶俐,能言善辯,講得頭頭是道,富有說服力,就能打動人心,有的人笨嘴笨舌,顛三倒四,話說得含混不清,嚕裏嚕嗦,就會使父母難作判斷。所以,在正式提出某項要求之前,你一定要把前因後果理清楚,把理由想充分,然後抓住重點,用簡明扼要、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表述,講話也是一門藝術,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應該把最容易吸引父母注意的內容,在一開始就突出出來。鑒於有些要求可能遭到父母反對,還要策略地先詳細陳述理由,而把要求本身放在最後講,否則父母可能一聽到你的要求就立即拒絕,那就連交談的餘地也沒有了。有時也采取“欲擒故縱”的辦法,先把自己的要求往高裏提,父母或許不會全部滿足你,但可能降格處理,而你實際要達到的目標也正在於此,這種“頭戴三尺帽,準備砍一刀”的做法往往能夠奏效。當然,這種辦法不宜多用,否則會引起父母反感。為了摸清父母的意圖,有時也可進行適當的試探,通過看似漫不經心實際經過周密精心考慮的交談,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然後再慢慢提出要求。在這方麵,隻要多動腦筋,是不難想出許多好辦法來的。
父母反對假期旅遊怎麼辦?
放假了,幾個同學結伴相邀去旅遊,這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活動。因為出門走走,可以了解社會,增長見識,領略祖國大好風光。特別是作為一個青年學生,平常在學校學的都是書本知識,對現實生活,未免缺少感性知識,考慮問題難免片麵。深入接觸社會,觀察了解社會,則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所以古人說:日行千裏路,勝讀十年書。從另一方麵講,出門旅遊,美麗的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性情,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並能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倘能就旅途中的見聞寫些遊記,日記等,則更能提高語文的寫作能力。所以利用假期適當安排些旅遊活動是有益的。但不是辦什麼事都一帆風順的;有的孩子一提出旅遊,馬上遭到家長的反對,弄得雙方都不愉快。作為子女一旦遭到家長反對,不要馬上恢心喪氣,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分析一下父母為什麼不同意。這幾個方麵都考慮到了,家長會放心讓你去旅遊的。
一、擺正學習與旅遊的位置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即使是假期,學校仍是布置了許多假期作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不要中斷了學業。若為了旅遊而中斷了學業,或者用幾天時間草草完成全部假期作業,敷衍了事,甚至等旅遊回來抄別人作業完事,那就是主次顛倒了,家長當然反對。如何擺正這二者的關係呢?最好不要把出門旅遊時間安排得太長,不要把整個假期都耗掉。在作計劃時,首先要安排學習的時間,若去的地方較遠,一定要帶上課本、作業本,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看書做作業。
二、解決好旅遊的費用問題
現在人門生活水平提高了,經濟條件都不錯,但這也使不少做子女的養成了隨便伸手向家長要錢鋪張浪費的壞習慣。當然,旅遊必須用錢,但倘若做子女的認為家長理所當然地要支付這筆開支,那就不對了,往往跟家長產生衝突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個在校學生,盡管經濟上還要依賴父母,但也應該有盡量減輕父母經濟負擔的意識了。在美國,許多高中以上的學生都是利用課餘時間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獲得部分的經濟獨立。在我國,中學生半工半讀的情況不普遍,但勤工儉學還是應該提倡的。向父母伸手要錢不應該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那麼,如何解決旅遊的費用呢?有被動和積極兩種辦法。被動的是平常養成節儉習慣,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盡量積攢起來為旅遊作準備,積極的辦法就是參加學校組織的假期有報酬勞動,或到社會上參加一些勞動。這兩種辦法可以結合起來實施,基本的費用有了,還缺一點可以向父母要。這樣,做父母的就不會為旅遊費用問題而反對了。
三、處理好遊玩與幹家務活的關係
作為一個青年學生,應該能幫家長分擔一些家務,因此,在出門旅遊之前,應該先把家裏一些主要的家務活幹了,比如大掃除、買煤買米、拆洗被褥等等,平常在家裏也要主動多於些家務。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的,一般來說,一個又懂事又愛學習的好孩子,提出了並不出格的要求,家長是輕易不忍讓他失望的。
四、考慮好出門旅遊的安全問題
這是許多家長擔心的。為了免除家長的擔憂,應該把結伴同行的同學帶回家來讓父母認識,旅遊的目的,時間、交通工具、住宿地點等均要詳細告知父母。出門時間稍長,要常寫信給家裏報告旅遊情況,若因事耽誤了,不能按時返家,要及時通知家裏,以免家長懸念。出門在外,旅伴們要互相照應,決不能半途遺漏了人而不找不顧,危險的地方不要去。
父母不讓與異性同學交往怎麼辦?
一個進入中學以後的學生,正值豆蔻年華,交異性朋友,都是無可非議的。現在是新中國的21世紀,不是封建社會,如果你的父母不問青紅皂白,見你與異性同學來往就不高興,甚至板起臉來,大吼大叫地教訓你,這些都是不對的。但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是由於封建的舊思想意識根深蒂固,特別是一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地區更為嚴重。在這些地方,舊傳統觀念壓抑、扭曲了人的正常心理,青年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被視為“非禮之舉”而加以種種責難。這些舊傳統觀念的消除,並不會隨著一種舊製度的滅亡和新製度的建立而一下子完成,它是一項艱巨、長期的工程,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正處於新舊意識共存、交替的時期,先進的、開放的新思想,最終要戰勝保守、愚昧的舊意識,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另外,你也應理解父母,他們除了封建思想外,恐怕更主要的是出於對子女成才的希望和早戀的擔憂。在當今,不少家長寧可犧牲孩子的童心也不想惹麻煩。他們認定隻要埋頭讀書就行了,而其他課外活動統統是不必要的。至於孩子伺異性交往更被視為一種危險的信號,因為現在的中學生過早地談戀愛,一開始與異性交往就以“小夫妻”的姿態出現,這令他們的父母特別是女生父母十分耽心,他們怕孩於上當受騙,怕影響學習,怕影響孩子的前途。
父母反對你與異性同學交往,你除應理解他們的一片苦心外,還應注意從以下幾點著手解決矛盾。
一、耐心地把你的異性同學的情況向他們介紹,說明你們之間隻是普通的同學關係。當他們還不能夠理解的時候,你也不要著急,慢慢講道理就是了。
二、在異性同學交往中,要穩重、大方,且有分寸,不可如同同性交往一樣,毫無節製的大說大笑,甚至動手動腳地打鬧等。
三、使你和異性同學在一起的活動更加明朗化,公開化、多搞些有益的活動,如舉行歌舞比賽、詩歌朗誦、演講等。
四、擴大朋友的範圍,包括異性和同性同學。你單獨和異性在一起、父母就容易產生疑心,時時提防你。假如你們五、六個人,七、八個人在一起,甚至十多個不同性別的人在一起舉行活動時,父母就容易“放鬆警惕”了。
父母偷看你的日記怎麼辦?
一般說來,在未征得他人同意時是不應該隨便翻閱他人的私人信件和日記的。私拆他人信件,私看他人日記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至於私拆信件,圖謀不軌,則是違法的行為。然而,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有其特殊性,則另當別論了。不可籠統地把它與社會上別有用心的私拆信件,私翻日記的不道德行為相提並論。
當然,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青年,一方麵希望有傾訴心裏話的對象,一方麵又不願讓人們都知道心底裏的秘密,因而把帶有自白性和秘密性的語言傾訴在日記裏,這種思想和作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自己不願公開的秘密被父母偷偷地看到,當然是令人氣惱的。而日記或信件中涉及的有關問題,如戀愛、交友等,可能是難以啟齒的,父母偷偷地翻閱發現,會刺痛你的自尊心,引起你的羞怯心理,於是你既羞愧,又反感,以至又哭又鬧。這一切都表明,父母隨便私拆你的信件、翻閱你的日記都是失當的,你的反感與反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並非無理取鬧。但這並不就等於說,占著三分理便可逞七分強。
那麼,當發現父母偷看你的日記、私拆你的信件時,你應該怎麼辦呢?首先要冷靜下來,具體、正確地分析發生這類事情的原因,一般說來,常見原因不外這麼幾點:
一是把子女當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絕大多數父母偷看子女的信件或日記,都是出於對子女的責任心,是為了愛護和了解子女。他們知道,寫日記是青年人自我意識的表露。在社會上尚未處於獨立地位的青少年,如果不能以一般形式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則往往會采取內向投射即向自己傾吐的方式來消除內心的矛盾。日記和私信往往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子女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從中可以窺見子女的內心世界。父母感到,隻有對子女有了真切的了解,才能有助於幫助和教育子女。而要想了解子女,最簡單易行的辦法莫過於翻閱子女的日記。於是,他們便采取了這種錯誤的、使子女不愉快的魯莽行動。
二是社會上的暗示影響。所謂暗示,是指人們通過手勢、表情、語言等對個體或群體施加影響的過程。暗示這種社會心理現象在社會生活中廣為流傳。比如,在工作單位、公共場所、鄰居家裏,常常會聽到誰家的孩子變壞了,誰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搞對象、寫情書,誰家的孩子在日記中流露出輕生的念頭,幸虧及時被發現,在報紙雜誌上,常常看到老師從學生的日記中發現了問題,及時挽救了失足青年,在一些文藝作品中,看到某某偵察員從截獲的信件中,獲得了重要線索,加快了破案的進程,等等。這一樁樁、一件件,父母耳濡目染,就可能跟著去做,以防止自己的孩子出事。你平時出現了一些使父母不放心的表現。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聽到了一些有關於你的不正常情況,或者發現了你有某些可疑之處,比如,經常很晚回家,精神萎靡不振,講究穿著打扮,接觸了不三不四的人……諸如此類的大大小小的,疑團留在父母心中,他們難免為你擔憂,但出於種種考慮,他們又不便於直接問你。於是翻閱日記,拆著信件,就成了他們看來是比較“行之有效”的辦法了。
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記顯然是不妥的,是一種不良行為,它既不尊重子女的隱私權,又違背法規。關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這雖然沒有錯,但通過日記窺探孩子心靈的行為方式卻不可取。這也顯示了一些家長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無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與溝通中,不經意間為孩子解疑釋惑,保駕護航。隻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塗,家長也就沒有必要在偷看日記這種事情上動心思了。而日記作為孩子小小的個人“領地”,對孩子宣泄情緒、審視自我、觀察生活都至為重要,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
發現父母私拆你的信件,偷看你的日記,並了解了他們這一舉動的原因後,怎樣去對待這一事件呢?你要以尊敬父母為前提,做到以下兩點:
一、相信父母的主觀出發點是好的,從而諒解他們的做法,要體諒做父母的善良的用心,他們並不是要揭你的“底牌”,給你點顏色看,也不是為了懲罰你或戲弄你。要相信父母既不會取笑你,更不會輕率地把日記、私信中的某些內容外傳,使你難堪。
二、以誠懇的態度,和顏悅色地對父母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從而改正他們的做法。這是一項特殊而又較難做的工作,要想做好父母思想工作,首先就要讓父母相信你,消除他們心目中對你產生的顧慮。如果你心裏總有一塊地方藏著連父母也不願告訴的秘密,一旦被父母覺察到,他們就會對你失去信任,持懷疑態度,試著從其他方麵(如偷你的日記等)去了解你。因此,你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麵的情況敞開在父母麵前。一旦你的真誠得到了父母的信賴,即使你在某些方麵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隻要能如實地傾談,聽取父母的教誨,父母仍然能諒解你、信任你的。當你取得了父母的信任或諒解之後,便可在適當的時候,懇切地希望他們不要隨便地翻閱你的日記,私拆你的信件。
“倒插門”女婿如何與嶽父母搞好關係?
目前,家庭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結婚後,男到女家定居生活的越來越多。然而,家庭結構的變化了,並不等於一些人的思想意識也就變化了。雖然我國婚姻法已明文規定:“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也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但是,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男子漢大丈夫”要麼怕“養老女婿”名聲不好,遭人岐視,要麼怕離開父母,喪失繼承權,要麼怕寄人籬下,身不自由,或者,幹脆就是在家裏“野性”慣了,怕和嶽父母在一起還得“裝人弄景”的,受不了……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人為的,是可以改變的。從實際上著想,“男到女家”的優點很多,它可以滿足男方及女方的生活需要,解決各自的實際困難。比如,在城市裏,女方“招婿”,主要是為了贍養和照料父母,使父母愉快地渡過幸福的晚年,男方肯於到女方家裏定居生活,多數考慮女方有住房或嶽母能幫助照看孩子、操持家務,甚至在經濟上能給予一定的補貼,解除後顧之憂。在農村,女方“招婿”,首先是為了養老。也有的是為了傳宗接代。男方肯於到女方家裏,多數是出於經濟原因。比如,家庭兄弟多,男方的父母很難承擔娶媳婦而帶來的重負。為了解決婚姻問題,男方便決定從妻定居。
但是,作為一個“倒插門”的女婿,如果你耽心或正在與嶽父母鬧矛盾,因“雞毛蒜皮”的事而“磕磕碰碰”時,際不妨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一、在家庭問題上,多向嶽父、嶽母請教
老年人閱曆廣、經驗多,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尤其是在家庭生括方麵的問題,他們“風風雨雨”地闖過了幾十年了,很有一套治家的經驗。因此,不管遇到什麼大事小情,不要自作主張,應多跟老年人商量,征求他們的看法和意見,這樣既對自已有益也使老人感到安慰。反之,如果對嶽父母不理不睬,嫌他們“嚕蘇”,就會使他們感到疏遠和冷落,從而影響與嶽父母間的親密關切,甚至產生隔閡,給家庭帶來不愉快的氣氛。
二、主動關心嶽父、嶽母的飲食起居
嶽父母沒有退休前,什麼活都能幹,可以少照顧些。一旦年老體弱或重病纏身時,生活困難或不能自理,則非常需要子女的照顧。這時。要為老人購衣買物,請醫看病,洗衣做飯,搞好室內衛生,使老人生活在安靜、舒適的家庭環境裏,兩代人的關係自然就和睦密切了。
三、不要頂撞嶽父,嶽母
老年人的自尊心強,即使年齡大了,在家裏也閑不住,既愛幹又愛說。有時,他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意見往往與你不同,甚至表現出明顯的固執性、偏見性,錯誤性。對此,你不要產生明顯的不滿情緒,不要隨便否定,更不要公開頂撞。即使是“荒謬。,也不要輕視和嘲笑,要耐心地把意見聽完,’采納其中的合理部分。如果實在不能接受,最好請妻子代為傳達你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可起到緩衝作用,效果比你直接與嶽父母“麵對麵”勉談好。
四、不要阻止嶽父、嶽母的活動
老年人閑在家裏,有時會產生一種寂寞、孤獨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產生各種渴望,願意找點事幹。此時,你應積極慫恿老人從事些有益的文體活動,比如下棋、聽戲,養花、散步等。你在工作之餘或節假日子,要想著陪同他們看看電影,逛逛公園等,以此消除老人的孤獨、寂寞感,同時深化彼此間的感情。
五、不要在經濟問題上同嶽父,嶽母分心眼
既然和嶽父母住在一起,成為一家人,也就變成父子關係了。為了消除家庭經濟引起的矛盾,就要同心同德,有事共商。花錢要公開,特別是置辦“大件”時,如買電視機、冰箱等,事先要征求老人的同意。經濟是家庭敏感的神經,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很容易牽扯起其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