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初的記憶(1 / 2)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了簡單是幸福。

曾經的曾經覺得長大了會很好,不會有人管,自己有很多錢可以買很多很多好吃的,商店裏的糖果和餅幹好像就是為了我們長大而擺放在那裏等著我們去拿的。每天的願望就是能夠多吃幾個樓下賣的煎餅果子,當時世界裏還沒有蘭州燒餅,也沒有那些肯德基與麥當勞,就連手裏的冰棒也不知到到底是什麼,隻知道它們都是甜甜的,吃到嘴裏也是甜甜的。曾經的世界裏隻有甜味。

那個時候父母還不會對我發火,那個時候走到哪都會被當個寶,爺爺家除外。那個時候隻是覺得爺爺家很不好,因為他總是逼著我要我寫字,隻要一不順他的意他就會發火,那個時候奶奶也對我不好,吃的都會藏起來,都不會給我吃,那些好吃的我都不知道最後到哪去了。

那個時候外婆家很好,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外公也很喜歡我,而且在外公家我也不用寫字,不用算數學題,也不用被打,被罵。那裏有著很多娃哈哈ad鈣奶,還有那麼多的一大堆好吃的。

不用擔心考試,不用擔心做錯事了會被罵,更不用擔心上學後的成績不好會怎麼樣,可以坐在家的小板凳上用錄音機聽上一下午的《黑貓警長》的磁帶,也可以在放學等候家人來接的間斷看著天空中的雨點滑落,試圖將它們一個個的數清楚。

在那時的眼裏,以為世界隻有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的簡單。不懂得父母為什麼會發火,然後莫名其妙的將我揍一頓,不懂得為什麼自己流個鼻涕,我媽就威脅我她會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也不懂得什麼是過年,隻知道到那時候有好吃的好喝的,但要對著火盆磕幾個頭。

在那時,話說的多了大人們會覺得我很會說話,哪怕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說什麼,隻知道他們笑著,也是發自內心的笑著,不像現在這樣眼神中帶著過多的色彩。

在那時我們一直在追尋著成長,以為成長會很快樂,那麼渴望能夠變成大人,大人們的世界我們不懂,以為那很美好,孰不知,最最美好的東西反而在這追逐的過程中一一丟失。

那時的我們,世界中還有葫蘆娃,還有邋遢大王,有著月亮姐姐和金龜子,每天在家最渴望的便是下午5點鍾過後的《大風車》,那時的我們追求的也僅有這些而已,不用在意衣服的好壞,不用在意誰家的爹有沒有本事,不用在意誰家的房子有多大,那個時候以為這個世界的全部範圍就是一個小鎮的大小,至於小鎮延伸的道路的遠處到底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隻是想安穩的過著自己舒舒服服,什麼都不用操心但是卻有點不滿足的日子。

在那個世界我們還存在著些許的幻想,以為這個世界會有十八層地獄,我們拿著我們的小鏟子挖著泥濘的泥巴地想著終有一天會將這個地獄給挖出來;以為這個世界有著神仙,能夠在隨時隨地的聽到我們的想法,於是我們便一遍遍的向著不知道什麼方位禱告,想著那些在天空中的神是否能夠賞給我一顆糖果又或者是一袋辣條,最好是還能夠給我一瓶娃哈哈最好了。

在那時我們的語言隻有類似於普通話的土話,整個世界的人也都說著這樣的語言,沒有普通話的概念,更不用說現在讓我頭痛不已的英語了,即便是從嘴裏蹦出的一兩個“dog”或者是“pig”那也隻知道是狗和豬罷了,通常都是罵罵人才會說的話,並不像現在的小朋友們,那個英語說的叫一個溜。

那時的我們沒有著現在小孩所擁有的這麼多的悲哀,沒有培優班,沒有奧數班,沒有奧數班,不用培養鋼琴、書法、小提琴…。這也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相對於現在,以前的我們沒有那麼好的物質條件,沒有那麼多的玩具,沒有去過那麼多的地方,至少在我們還處於無知的時候不用麵臨那麼多的壓力,唯一的煩惱便是到哪裏去玩,應該怎麼去玩。

那個時候院子裏有著比我們大3,4歲的哥哥姐姐帶著我們胡天海地的玩著,雖然就是在那個小院子裏,但是那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天空。時常被帶著去這家或是那家吃點東西打打牙祭,然後心滿意足的去下一家,最後高高興興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然後媽媽會笑著聽完我這一天的行動成果,至於到後來媽媽再認真的聽完我的話又不知道是過了多少年了…

沒有遊戲機的日子,沒有電腦的日子,沒有網絡,沒有動漫,更沒有這麼多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充斥著我們小小的世界,並不明白當時的我們可以活的這麼開心,即便每天都是無所事事也不會感到這樣或那樣的無聊,哪怕坐在家裏發呆一上午,或者是在樓道口數著一到十,重複的數著一個小時。至於現在,哪怕是坐在電腦前玩著遊戲也會莫名其妙的犯困,實在是無聊至極,麵對這花花世界,燈紅酒綠的街景,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不知道多少人快樂的麵容下隱藏的是傷到極致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