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進一步完善鞍山城市戰略定位的研究報告(1 / 3)

城市戰略定位是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的基本判斷,是對城市的個性特征、發展理念、發展目標和獨特優勢的高度提煉,也是引領城市發展進步的旗幟和燈塔。城市戰略定位一般包括綜合定位、產業定位、功能定位、目標定位、形象定位等,其中產業定位是基礎,功能定位是核心,綜合定位是靈魂。城市定位根植於發展,服務於發展,指導和引領發展,並要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與時俱進地加以發展完善。

一、改革開放以來鞍山市城市戰略定位的演進

鞍山因鋼而立,因企而興,傳統的城市定位就是“鋼都”。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市八次黨代會以來,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曆屆市委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科學判斷形勢,深入把握市情,緊扣發展主題,立足鞍山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對鞍山城市戰略定位成功地進行了一係列積極的探索,為鞍山的改革發展做出了曆史性貢獻,引領鞍山不斷開辟發展的新天地,進入發展的新境界。市十次黨代會以來,新一屆市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統籌謀劃鞍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使鞍山市的城市戰略定位進一步清晰,為鞍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市十次黨代會以來的實踐證明,“現代工業強市、科技創新城市、優秀旅遊名市、先進文化城市、綠色生態城市”的“五市”定位清晰明確,符合鞍山實際,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二、國內外城市定位的成功經驗與啟示

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借鑒國內外不同類型城市的定位,有助於深化對城市戰略定位的認識和理解。為此,我們對國內70多個、國外20多個城市的定位資料進行了搜集研究。國際上關注了世界知名城市和一般城市等不同層次城市的定位情況,國內則分別聚焦發達城市、特色城市、老工業基地城市和省內兄弟城市的定位情況,努力從中尋求規律和共性特點,找出可資借鑒的啟示和經驗。國內我們主要分析比較了包頭、攀枝花、鄂爾多斯三市的城市戰略定位情況,其主要經驗是:

一是解放思想,高點定位。鄂爾多斯市曾是內蒙古貧困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各盟市中長期處於後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鄂爾多斯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28位。其在城市戰略定位方麵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解放思想,高點定位。他們在確定城市戰略定位時,瞄準全國先進、世界一流,敢於以德國魯爾為國際坐標,以蘇州為國內坐標,始終保持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魄力,鮮明地提出學習蘇州、追趕蘇州,學習魯爾、追趕魯爾,把目標定位為“趕蘇州走在全國前列,學魯爾走向世界一流”。鄂爾多斯市城市戰略定位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城市戰略定位必須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尋找坐標係,始終堅持“與強者為伍、向發達看齊”的發展理念,始終保持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魄力。

二是挖掘特色,突出比較優勢。包頭市在確定城市戰略定位時,注重突出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把包頭市定位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鋼鐵基地和我國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攀枝花市提出“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的發展定位。鄂爾多斯市突出煤炭資源優勢,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煤氣化基地”,突出比較優勢的城市戰略定位,促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優勢凸顯,在西部地區脫穎而出,率先發展起來。

三是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包頭、攀枝花、鄂爾多斯三市充分考慮了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空間位置和功能作用,特別是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作用和影響力,做出了明確的區域發展定位。包頭市提出“要建成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和旅遊目的地之一”;攀枝花市的定位是“川南、滇西北區域性副中心城市”;鄂爾多斯市的定位是“內蒙古自治區蒙中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三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功能定位啟示我們,城市的定位隻有充分考慮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影響力和作用,才能依托區域發展戰略定位吸引更多的要素資源,發揮自身在區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開放能力,提升競爭力。

四是突出時代特征。在分析包頭、攀枝花、鄂爾多斯三市城市戰略定位的發展變化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城市戰略定位應當隨著區域環境、產業環境及城市自身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進行與時俱進的完善,賦予其新的曆史使命和時代特征。三市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都十分關注城市的科學發展,突出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將這方麵的內容納入城市戰略定位當中。包頭市提出了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人居環境優美的高品位全國文明城市”;攀枝花市提出要打造“中國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鄂爾多斯市提出“打造國家級循環經濟基地”、“富有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