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和借鑒國內外城市定位的一般經驗,使我們進一步明晰了城市戰略定位的基本內容:首先,城市戰略定位是對城市自身曆史和當前發展優勢的整合與提升;其次,城市戰略定位是對自身已經被社會和公眾廣泛接受和認知的無形資源的整合和歸納;最後,城市戰略定位是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路徑的選擇和導引。由此可以歸結出進行城市戰略定位要把握的三條基本原則就是“三度”,即:優勢度、公認度、可行度,這是進行城市戰略定位研究的基本尺度和依據。
三、國外老工業基地改造的經驗和啟示
我們重點對美國東北工業基地、德國的魯爾區、英格蘭中部區、日本北九州工業區和法國洛林地區等世界主要工業基地的改造和轉型模式進行了係統研究,得出這些老工業基地走向振興主要的共性經驗是“三個並舉”:一是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產業並舉。世界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並不是單純地淘汰傳統產業,也不是單純地發展新興產業,而是根據比較優勢,深入挖掘原有產業潛力,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實現傳統產業的現代化。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也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解決資源型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彈性的較好辦法,適時發展新興產業,使老工業基地獲得可持續發展。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城市功能再造並舉。世界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經驗表明,改造重心是致力於整個地區經濟的全麵振興,在以經濟發展為目標,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也要把加強交通、教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中之重,使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再造相統一。比如,德國魯爾地區非常注重整個城市群環境和功能的轉變,他們把提高整體形象、提升綜合能力作為改造重點,實施為期10年、包括近百個項目和新模式的改造計劃,對魯爾核心區內的17座城市進行全麵整改,使全區實現高度城鎮化,建立起了交通極為發達、產業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健全的德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城市群。三是經濟轉型與生態建設並舉。世界幾大工業區,無不通過加強生態建設來加速經濟轉型,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比如,德國的魯爾區曾一度濃煙蔽日,生態惡化。在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他們十分重視美化環境和控製汙染,在魯爾河上建設100多個澄清池淨化汙水,在廢棄煤矸山上培土植樹鋪草,把塌陷礦井辟成湖泊療養地,使過去的礦區成為綠色田園。
通過上述對世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轉型多種模式的分析,啟示我們,老工業基地進行城市戰略定位研究要重點關注三個基本要素:產業增容、結構升級、城市功能再造,這代表了國際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本方向和共同特點。
四、完善鞍山城市戰略定位研究的初步成果
在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大量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經研究,提出了完善鞍山城市戰略定位的多個比較方案。反複推敲後,重點對三個方案進行了研究。這三個方案的核心表述分別是:①新鞍山,新鋼都;②科學發展的現代鋼都、加速隆起的區域中心、山清水秀的旅遊城市;③綠色鋼都,生態鞍山。選擇這三個方案以備最終篩選,主要考慮這三個方案具備幾個基本特點,即,一是符合對綜合性、功能性定位進行完善的要求,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優勢度、公認度、可行度的定位原則,三是體現了差異性、唯一性的特色要求,四是三者都體現了在“五市”前提下的繼承和創新,五是語言凝練,表達清晰。在這三個方案中,經反複斟酌,最終鎖定第一方案,即“新鞍山,新鋼都”方案。
“新鞍山,新鋼都”方案的總體表述是,加速建設現代工業強市、優秀旅遊名市、科技創新城市、先進文化城市、綠色生態城市,使鞍山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引領科學發展,實現全麵振興的示範市和先行區,加速隆起的區域中心,建設新鞍山,打造新鋼都。這一表述的基本模式是“一都五市一中心”,核心是“新鞍山,新鋼都”。這個定位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城市定位和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基本經驗和一般規律,在原有“五市”定位基礎上增加了“新鞍山,新鋼都”的綜合定位及“區域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一個有繼承有發展的定位表述,符合繼承與創新結合的要求,既不割斷曆史又麵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