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近幾年,市交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交通係統廣大黨員幹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科學發展水平,高標準完成了市委提出的“負重前行、奮戰三年、趕超先進”的戰略目標,被遼寧省交通廳評公路建設文明市,一舉摘掉了全省交通落後市的帽子,跨進了省公路建設先進市行列。但是麵對國家、省市產業結構調整、新城鎮建設等重大項目布局,怎樣全力抓好以沈營線為主軸的交通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為沈遼鞍經濟帶建設和建設工業集中區、新城和新市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麵對這些新課題,需要我們很好的探討和研究。
一、公路運輸是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交通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功能,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支撐、保障和引導作用,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科學規劃和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努力構建綜合運輸服務體係,對推動遼陽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牽動作用。遼陽市境內既無空、港,又無大江、大河,公路運輸是很主要的運輸方式。2009年全市完成道路客運量4082萬人、客運周轉量17.2億人公裏;貨運量6234萬噸,貨運周轉量109.7億噸公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2%、13.5%、9.1%、17.7%,公路客、貨運量占全市客、貨運量的70%以上。交通局作為全市交通工程的規劃、建設、管理單位,五年間共投資近16.5億元用於公路主幹線和鄉村公路建設,為遼陽市的經濟騰飛,發揮了生力軍和排頭兵作用。
截止二00九年底,我市公路裏程總長3236.211公裏,其中:高速公路130.627公裏;城管裏程長11.998公裏;公路淨長3093.586公裏,其中:國道1條淨長51.825公裏;省道6條淨長349.568公裏;縣道26條淨長535.352公裏;鄉道185條淨長1109.211公裏;專用公路8條淨長57.854公裏;村級公路422條淨長989.776公裏。公路密度按土地麵積計算達67.97公裏/百平方公裏;按人口計算達17.65公裏/萬人。淨長中全市一級公路87.767公裏,二級GBM裏程298.368公裏,GBM總裏程達386.135公裏。分別占總裏程的2.8%、9.6%、12.5%。淨長中二級以上公路裏程592.861公裏,占總裏程的19.2%;等級路3093.586公裏,占總裏程的100%;高級、次高級路麵2358.786公裏,路麵鋪裝率達76.2%;晴雨通車裏程3093.586公裏,占總裏程的100%;綠化裏程1645.846公裏,占宜林裏程3093.192公裏的53.2%。橋梁總數達20912.83米700座,均為永久式橋梁,其中大橋36座7129.6米,中橋87座5099.04米,小橋577座8684.19米,險橋51座1108.9米。短隧道1處70.3米。全市擁有43個鄉鎮,全部通公路及油路;全市535個行政村通油路,占行政村總數的100%。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100%通油路,縣級以上公路100%黑色化,通公路的行政村100%通客車,國省幹線公路客運100%集約化經營四個100%目標,打造了遼陽市“一小時經濟圈”,高標準完成了市委提出的“負重前行、奮戰三年、趕超先進”的戰略目標,被遼寧省交通廳評公路建設文明市,一舉摘掉了全省交通落後市的帽子,實現了交通跨越式發展。
但是按科學發展觀要求審視交通發展現狀,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看交通運輸需求,從發達地區看遼陽市交通發展差距,從服務對象的願望和要求看本行業存在的問題,我們清醒地看到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和運輸市場管理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目前交通事業發展還存在著幾個不適應:
一是公路路網“瓶頸”、等級公路比例較低等問題說明我市公路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造成有效供給能力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社會公眾對出行消費急劇增長的需要。
二是交通資源配置不平衡,發展方式比較粗放,還不能完全適應大交通的需要。
三是從創新長途客運、城市(際)公交、農村客運公交化等各種旅客運輸方式上看,交通建設、運輸市場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
四是從鄉村老油路養護和公路橋梁維修改造資金短缺、貨車嚴重超限及企業改製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等問題,可以看出管理體製、機製與建設服務型政府部門的要求還不能相適應。
五是從交通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看,交通人才的資源開發、結構調整和能力建設與加快交通現代化建設還不能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