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持交通先行促進遼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 / 3)

二、實現交通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

遼陽交通發展思路要立足於遼陽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進行統籌謀劃,以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和加快交通現代化建設為目標,緊緊圍繞沈陽經濟區國家發展戰略,以沈遼鞍經濟帶建設和建設工業集中區、新城和新市鎮建設為契機,以沈營線為主軸徹底解決公路網絡化瓶頸問題為突破口,建立能夠適應遼陽融入“沈陽經濟圈”並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用的交通體係,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的交通需求得到滿足的交通體係。具體地講,促進交通科學發展,就是要建立公平共享、法製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交通體係。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人民群眾都充分享受交通發展的豐碩成果,並使其交通利益得到實現、維護和發展,充分體現交通事業的社會性、共用性和公益性,這是交通科學發展的價值趨向。

法製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規體係,使所有交通參與者遵紀守法,保證交通工作的有序開展,著力解決我市運輸市場矛盾突出、整治困難的境地,這是交通科學發展的製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蓋率、通達度和機動性,做到運力充分、銜接緊密,保障貨暢其流、人便於行,這是交通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為全社會所有交通參與者的共同理念,不遺餘力地減少交通傷亡、增進公眾安全,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交通的可靠性。這是交通科學發展的重點。

三、加快推進交通科學發展措施

(一)搞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交通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交通基礎建設要緊緊抓住國家建設沈陽經濟區的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建設新城區、新市鎮的英明決策及我市實施“三大戰略”實現“四個一”宏偉目標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充分認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應發揮的重要作用,依托得天獨厚的“沈、遼、鞍、營經濟帶中心城市”優勢,大力推動公路網絡化進程,全麵提高公路通達通暢水平,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建立適應遼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運輸網絡,努力做好縣域經濟增長帶和城鄉發展連接帶建設的先行者,提高公路通達水平,推進城市化發展進程。當前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為促進燈塔市佟二堡進一步發展特色經濟,提前啟動“十二五”項目,完成小小線邵二台至佟二堡段21公裏一級路建設任務。

二是為完善遼陽市路網布局,加速我市城鎮化建設進程,完成沈營線東京陵下坎至鞍山達道灣一級路改線項目,形成北環和西環,與已建成的東環和南環構成城市外環,保證沈營公路暢通,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改善遼陽市外部交通及投資環境,提高遼陽市道路網絡服務功能。

三是按照河東建設整體規劃,加快河東新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完成望水大橋建設的前期工作。

四是為高標準規劃燈塔新城服好務,完成沈營線燈塔街內金家道口-萬寶橋南6.6公裏一級GBM改線工程。

五是推動遼寧中部工業走廊出海通道遼陽段新建工程。為把遼陽與沿海城市聯結得更加緊密,著力構建途經我市6.7公裏的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建設項目,拉近與沈、鞍、營三個城市的時空距離,帶動沈陽經濟區遼陽段快速、全麵發展。

六是為著力提升我市海陸聯運能力,增強遼陽交通的服務功能,也為遼陽縣向陽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全麵加快我市出海大通道佟高線-刁家村3.15公裏二級GBM連接線建設。

七是為進一步增強山區路網通達能力,完成吉高線吉洞-新開嶺段6.6公裏山重二級改建工程。

(二)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交通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條件

按照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要求,全麵貫徹公交優先戰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運力結構,加速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城際客運公交化、市場經營集約化、運輸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一是以省市實施的新城鎮建設為契機,著力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在大交通格局已具備的前提下,按照公交優先戰略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和職能,突破舊有的傳統思維和管理模式,做好農村客運公交化和城際客運公交化調研,化解客運線路與公交線路之間的矛盾,加強市際道路運輸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農村(城際)公交與道路客運的統籌發展和有機結合,搭建好交通運輸工作新構架,提升交通服務保障能力和效率,縮小交通城鄉差別。我市城際客運公交化,要以“鞍首城際客運”公交化的成功運營為模式,統籌整合客運、公交線路資源,大力推進城際公交化。加快場站建設,今年新建、續建公路運輸場站項目3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個),完成遼陽市中心客運站、燈塔市客運站和公汽宏偉區停車場等建設任務。按照“鮮明的標誌性,完善的功能性,適度的超前性”的要求,把市客運站建設成為集旅客運輸、停車、餐飲、住宿、商務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客運樞紐,實現“零距離”換乘的目標,為全市人民出行提供一個更加安全、暢通、便捷、優美的乘車環境。通過提升農村交通服務保障能力和城鄉交通一體化進度,讓百姓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二是改進管理模式,著力推進運輸管理現代化建設。推進行業信用體係建設,打造“信用交通”,樹立管理新理念。通過全麵開展道路客貨運輸企業、維修企業、駕校質量信用考核,以及道路運輸從業人員信用考核,建立企業和業戶誠信檔案,逐步建立道路運輸市場的信用評價體係,把企業信用情況作為配置運輸資源的重要條件和市場引導的重要信號,激勵企業加強管理,誠信經營,優質服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持,不斷完善運輸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把管理寓於服務之中,向社會提供綜合信息查詢、公眾投訴、求助服務,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以企業為主體,全麵推動全市危貨GPS監控係統、出租汽車GPS信息發布係統、96122維修救援網絡和運管110舉報投訴管理係統的整合,實現全方位、實時動態管理,促進信息化手段在運輸管理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信息共享和社會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