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讓孩子遠離仇恨(3 / 3)

5.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自己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用及其他費用。

6.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

7.大人鼓勵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冒險性運動,孩子們也樂於參加這些活動。

8.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賺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找工作一邊讀書,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孩子們認為,長這麼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別人瞧不起,說你無能。

9.在用錢上,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對自己也很“吝嗇”,與人交往也不“大方”。無論是進公園或到舞廳,還是在餐館用餐,一切費用都是“AA”製。

10.父輩一般不給孩子財產繼承權。美國人認為,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曆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真正的幸福來自自身的努力。

附三:日本家教的特點

1.重視禮儀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禮儀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母親、父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2.重視自立教育。日本家庭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包括吃飯前後幫忙、燒飯;讓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及身邊的東西;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等等。

3.重視抗挫折的教育。日本的小孩子走路時摔跤了,父母就鼓勵孩子自己起來。大一點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就鼓勵他們自己去克服困難。在日本,小學生在冬天都穿短褲,有的孩子的腿凍得都發紫了,家長仍鼓勵孩子堅持那樣做。

4.重視創新教育。日本家庭教育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鼓勵孩子提問題,並有獨立的想法、看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參觀,鼓勵孩子到社區圖書館看書,借閱圖書,並參加各種創新性遊戲,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同時,日本父母很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

後記

醞釀了很久的這本書總算和讀者見麵了。參與本書選題策劃、收集資料和部分編寫及定稿工作的有孫岩、植鳳寅、譚良瓊、楊寶忠、張小敏、楊紹忠、王忠祥、胡珍、梁軍、焦揚、王力軍、王育軍、羅玉利、羅鵬、王碧華、王麗等,對於上述人員的辛勞付出,在此一並致謝。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引用或參考了一些著述的觀點和論點,也在此一並致謝。書中如有疏漏或謬誤,懇請廣大讀者提出批評意見。

圖書信息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讓青少年從小學會感恩/孫岩編著。—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6

ISBN 978-7-80221-344-9

Ⅰ。讓… Ⅱ。孫… Ⅲ。品德教育—青少年讀物 Ⅳ。D432.62-49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7)第082375號

版權信息

出版者: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發行:各地新華書店

印刷:北京鑫海達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 1/16

版次:2007年7月第1版

印次:2007年7月第1次印刷

印張:10.25

字數:152千字

印數:3000冊

書號:ISBN 978-7-80221-344-9

定價:18.00元

* *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