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激別人,哪怕是一點友好和善意的行為,我們都必須感激。人要有感恩的心,一個人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其他的東西而生存。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看到的風景都與別人的勞動有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自然,它供給我們水喝,供給我們維持生命的空氣,供給我們溫暖的陽光,以及植物和森林……了解了這一點,就了解了生命最起碼的因果關係。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他要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必須通過父母或自己的勞動來換取,但很多時候都得到了多得多的給予,這些給予並不全都來自於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相當一部分是陌生人的無償幫助,還有老師的悉心教誨,也有某個朋友的鼓勵等等,所以,我們必須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隻有懂得感激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友誼,才會得到別人的關心。一個目空一切、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
漫漫人生,總會有一些人在你的心靈旅途中留下印跡,總會有一些人在你前進的路上為你點燃一盞明燈。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總是把得到的都視為應該如此的,總會忽略別人的善意,而銘記別人的一點點過失和冒犯。這樣的人痛苦總多於歡樂,怨恨總多於感動。一個內心缺少寧靜的人,很難長期專注地去完成一件事。而懂得感恩,則能把一個人從怨恨中完全解脫出來。斯賓塞先生認為: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培養孩子愛的情感,喚醒他身上沉睡的愛的情感。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質,是一個人不可能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健康性格的表現。當家長在竭盡全力用愛和物質為孩子鋪設錦繡前程,幫孩子們學會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孩子們的自私、怯懦、狹隘和麻木也隨之一同成長。他們的物質生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豐裕,但是他們的情感世界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貧乏。如果我們教育者和家長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感恩、教孩子隨時隨地看到生活中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對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表示感謝,並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他人、回報他人,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享用不盡的最大的財富。
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這有助於他們形成善良的品性。當然,我們教會孩子感恩,不僅僅是期望報恩,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學會感動、學會感恩、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讓他們的心變得更善,情變得更真。
附錄
附一:英國教育始於幼兒餐桌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父母們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
英國家庭的父母鼓勵幼兒自己進食。幼兒在長到一歲至一歲半時,往往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在中國有的母親往往不準孩子自己動手,而來個“包辦代替”。但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幼兒想自己進食,標誌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應予以積極鼓勵。
英國家庭的父母杜絕偏食、挑食。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的遷就造成的,因而在孩子幼兒時期就不要讓他偏食、挑食。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也是一種放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麵、充分的營養,而且還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接近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家庭的父母要求孩子自己清理弄髒的桌麵。三歲以上的孩子進餐時不慎弄髒了桌麵,父母會教其向旁人道歉,並立即找來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國父母認為,此舉一可幫助幼兒學會關心他人,二可幫助其學會禮貌待人。
附二:美國家教十法
1.讓嬰幼兒從小單獨睡覺。
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
3.讓孩子在看到國旗時,注目兩分鍾;在聽到國歌時,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國歌。
4.父母要年幼的孩子做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