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龍
瘤龍是這些海怪中個頭最大的一種,它其實是滄龍的一種,體長約13米,長著一個大腦袋,幾乎有1.8米長,渾身上下長滿了疙瘩,麵目猙獰,一看就知道不好對付。
盡管瘤龍在地球上隻生活了1000多萬年就滅絕了,但在當時的海洋裏可是個小霸王。仗著個頭大和滿嘴的利牙,這家夥在海裏所向無敵,隻要能下肚的東西,它一概不留情麵,統統吃掉,就連小滄龍和體積龐大的蛇頸龍也不放過,真夠蠻橫的!
海中有魔輪
在中生代的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像魔輪一樣的軟體動物,這就是菊石。今天的鸚鵡螺就是由它進化來的。菊石的樣子與鸚鵡螺差不多,也有一個硬殼,而且殼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像個大磨盤,直徑可達2米;而最小的隻有1厘米。不過,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種菊石,直徑居然有15米,真讓人不敢想象。
說來有意思,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大高峰。但在那裏,菊石化石隨處可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2億多年前,這個地方是一片大海,名叫古喜馬拉雅海。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海底不斷抬升,逐漸才形成了珠穆朗瑪峰。所以,在海裏生活的菊石,就出現在了這裏,成為地球造山運動的見證人。
長喙龍和刺甲鯊
漂亮的菊石讓我們大開眼界,接下來再看看身長5米的長喙龍。長喙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嘴巴十分細長,四個寬扁的長鰭,再加上一條長尾巴,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大鳥在海裏遨遊。它是上龍家族中的晚字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
在很多電影中,大白鯊臭名昭著,不僅吃人,還攻擊小型船隻,讓人不寒而栗。但與這個名叫刺甲鯊的史前大鯊魚比起來,大白鯊就不值一提了。你看,這隻刺甲鯊身長7.6米,比大白鯊的個頭至少大1米以上。它的嘴裏長滿了尖利的牙齒,再加上善於遊泳,這讓它橫行大海,稱霸一方,成為一種極其凶猛的海洋掠食者,難怪有人說它是“白堊紀的咽喉”呢。
矛齒魚和劍射魚
亞馬孫雨林地區的河流裏生活著一種食人魚,隻需幾分鍾工夫,一頭牛就被它吃得隻剩下一堆白骨。在白堊紀的海洋裏,生活著一種凶猛的矛齒魚。這種魚長得有點像現在的大馬哈魚,體長17.5厘米,有一個巴掌那麼大。由於它嘴裏的牙齒像劍一樣鋒利無比,咬合力驚人,人送綽號“劍齒鯡”。
在當時的海洋魚類中,個頭最大的要數劍射魚,長有6米。這種魚是一名出色的捕獵能手,善於追擊獵物,能吃掉2米長的大魚,就連水麵的海鳥也難逃它的魔口。它的遊泳本領也不錯,比當時海洋裏的任何生物都遊得快。有時候,劍射魚會突然跳出水麵,然後再落回水中。它這樣做,是為了除去皮膚上的寄生蟲。不過一物降一物,劍射魚也有天敵。它一旦受傷,很容易被鯊魚發現,成為鯊魚的美餐。
是恐龍,還是鳥?
始祖鳥雖說是鳥類的老祖先,但與我們今天見到的鳥類長的並不像。因為它有像鋸齒一般的牙齒和恐龍一樣的骨骼,完全是一副恐龍的樣子。之所以把它叫做“鳥”,僅僅是因為它披著的那身羽毛。
不過,科學家最新發現,始祖鳥其實和兩條腿的食肉恐龍更接近。有人說,如果第一塊始祖鳥的化石是在今天發現的,那麼它很可能被稱為恐龍,而不是鳥。那始祖鳥到底是恐龍還是鳥呢?這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奇怪的過渡物種
1861年,人們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發現了一種化石。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就猜想它可能是一種小恐龍。在那塊化石上,羽毛的痕跡清晰可見。後來,在那裏,一共出土了10具始祖鳥的化石。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鳥類,始祖鳥長相怪異,它的體長60厘米,體重約500克,大小和一隻烏鴉相當。嘴裏長有牙齒,翅膀上有3個指爪,身後是一條長尾巴,由許多節分離的尾椎骨構成。這些明顯都是爬行動物具有的特征。可以說,始祖鳥是半鳥半爬行的動物,屬於一種過渡物種。
關鍵的羽毛
由於始祖鳥長相奇怪,關於它的爭論自然在所難免。而問題的焦點就集中在羽毛上,因為在所有的動物當中,隻有鳥類才有羽毛。
說到羽毛,大家也許沒注意過。它的結構十分奇特,中央有一條中空的莖,叫做羽軸。在羽軸的兩邊,生有兩排羽片。把羽毛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羽片是由許多細長的羽枝組成的,每根羽枝又相當於一根小的“羽毛”,兩邊又密生更小的羽小枝。在羽小枝上麵,有更細微的羽小鉤相連。這些小鉤編織聯結,就形成了一整片羽毛。
據研究,始祖鳥的羽毛也具有這些細微的特征,因此,始祖鳥理所當然應該是鳥類家族的一員。但是,不久前科學家卻發現,迅猛龍身上也長有一層羽毛。如果恐龍真的有羽毛,那就說明,恐龍和鳥類的關係非常密切,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的。
奔跑還是爬樹?
然而,有證據顯示,始祖鳥的身體結構還不完善,它的飛行本領並不高,隻能在低空滑翔飛行。那麼,始祖鳥是怎麼一步一步飛上天的呢?到目前為止,形成了兩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