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恐龍情報站3(2 / 3)

一種說法是“奔跑說”。這種觀點認為,始祖鳥原來是一種善於奔跑的動物。當它拚命奔跑的時候,翅膀也跟著不停拍打。慢慢地,鱗片進化成了羽毛,身體骨架更加緊密,便於飛行。於是,恐龍就變成了鳥。

另一種說法是“樹棲說”。始祖鳥經常用翅膀上的指爪爬樹,當爬到樹頂的時候,它就會伸開翅膀,從一棵樹滑到另一棵樹上。後來,它就習慣了飛行,身體結構也跟著改變了,恐龍也就進化成了鳥。

不過,爭議歸爭議,但有一點科學家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鳥是恐龍的後代。

誰殺害了恐龍?

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是一幅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時候陸地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有凶猛無比的暴龍、頂盔戴甲的甲龍、大個子的雷龍和梁龍、兩足行走的鴨嘴龍……真是個恐龍的世界!

但是,這些不可一世、稱霸地球的恐龍卻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它們的滅絕,誰是殺害恐龍的劊子手?這至今仍是一個謎。對此,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環境造成的悲劇

在追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時,最容易讓人想到的,當然是環境因素。的確,在中生代末期,地球上爆發了火山和地震,地殼運動形成了新的湖泊和高山。這一切,使氣候發生變化,原來溫暖潮濕的熱帶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起來。

環境改變造成的最大後果,就是原始森林大片消失。恐龍愛吃的蕨類植物,像蘇鐵、桫欏開始衰亡。有的恐龍一下子無法適應,不是被活活餓死,就是被凍死。這時候,盛極一時的恐龍王國開始走下坡路。不過,有一點不能不說,地球的地殼運動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它引起的氣候變化也是很緩慢的。而恐龍卻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的,所以,把全球恐龍突然滅絕的原因歸結在地殼變化上,顯然是不合理的。

天外殺手小行星

那麼,會不會是由於一個意外的原因,比如一場不可抗拒的大災難造成了恐龍的滅絕?所以,有科學家假設,在6500萬年前,宇宙中有一顆直徑10千米、重1270億噸的小行星,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撞擊地球,產生了相當於100萬億噸烈性炸藥的爆炸力,是現在最大氫彈爆炸力的100萬倍。這次撞擊不僅產生了直徑175千米的巨坑,而且把大量的塵埃拋入空中。

在接下來的3—5年裏,地球上空一直是灰塵密布,不見天日。這樣,地球的白天也成了黑夜。沒有了陽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開始大規模枯萎死亡。緊接著,食草恐龍成為第二批受害者,食物鏈逐漸中斷,食肉恐龍最終也難逃厄運。

確鑿的證據

當然,科學家的這些假設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根據的。在地球一些地方的白堊紀地層裏,研究者發現裏麵含有一層銥層,厚達好幾厘米。在這個銥層裏,銥的含量非常大,超過了地球正常銥含量的30倍。我們知道,地球上銥含量極少,但太陽係及其他星球含量較多。所以,有人認為,這些富銥層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塵粒形成的。

20世紀80年代,在墨西哥一個名叫尤卡坦半島的地方,科學家在地下1千米深處,竟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約60千米。經測定,這個隕石坑形成的年代,正好與恐龍滅絕的年代相符。這也是一個證據吧!

此外,還有人認為,恐龍滅絕不是由於它們的生活條件發生變化,而是由於它們自身的原因,比如物種退化,恐龍蛋孵化不出小恐龍。在恐龍繁盛時期的地層中,很少發現恐龍蛋化石,而越是靠近恐龍衰落和接近滅絕的時候,恐龍蛋的化石就越多。因為這些蛋已孵不出恐龍了。

那麼恐龍究竟是怎麼滅絕的?直到今天,關於它的爭論還在繼續……

吸塵器恐龍的怪事

鴨嘴龍的嘴既寬又扁,由於很像鴨子的嘴而得名。而鸚鵡嘴龍則長著一張與鸚鵡一模一樣的喙嘴,在吃植物的葉子或者果子時,這種帶鉤的嘴能咬能切,真是遊刃有餘。而鸚鵡嘴龍的親戚原角龍和角龍也具有這樣的喙嘴。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在千奇百怪的恐龍嘴巴中,最特別的要數尼日爾龍了。說來有趣,尼日爾龍的嘴巴就像一部威力強大的吸塵器。隻要它的大嘴一張,呼啦啦幾下子,新鮮的嫩葉和成熟的果子就被吸進了嘴裏,夠新奇吧?

吸草填肚子

尼日爾龍是梁龍的一種,不過個頭稍小一些。據說,它和著名的北美梁龍有表親關係。這種新發現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1億年前,體長約10米,幾乎是現代大象的兩倍,是一種食草恐龍。

當第一次見到尼日爾龍時,給你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它的腦袋了。你瞧,它的嘴巴和鼻子沒有向前凸出,而是扁平的。脖子似乎也不短,但不管怎麼使勁兒,就是仰不起頭來,超不過脊背的高度。單就這一點說,它比不過長頸鹿。看來,要想吃到樹上的嫩葉,可就沒戲了。

這種獨特的身體構造,使尼日爾龍不得不低下頭吃東西,有點像牛吃草。有意思的是,在吃蕨類、木賊等植物時,它不用舌頭卷,總是把大口一張,對準枝葉狂吸一頓!刹那間,一片片葉子騰空而起,像變戲法一樣就被塞進了它的大嘴裏。這樣的本事,簡直可以與吸塵器相媲美。事實上,尼日爾龍的這種吸塵器嘴巴,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