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上對上司,如何博得喜歡3(3 / 3)

陪審團的先生們、女士們,謝謝!

你知道最後結果嗎?三個小時後,重新回到法庭的陪審團做出了裁決:原告應該得到500萬美元的高額賠償。這就是語言的力量與價值!這就是說話藝術的巨大魅力!

當然,把法官和陪審團比作穩重護衛型的上司似乎不太貼切,但是我的本意是想讓你接受這樣一個信息,即怎樣和穩重護衛型的人說話最容易讓他接受。

對於感興趣的話題,穩重護衛型的上司能夠積累大量的事實論據,隨時想起來並自如地在交談中運用。他們能記住一些人的姓名、生日、朋友、父母及孩子的姓名。這些明確的與人物、時間、地點有關的具體性信息,除了具有聯想性和比較性之外,這種語言還極具正統性——給人謹慎小心,不會傷害他人的姿態。在交談中經常傾向於運用約定俗成的單詞和短語,說出一些套話、格言等,並加入他們自己的想象力,如“古人之……”“俗話說……”“華盛頓曾經……”“一分錢,一分貨……”。

因此,作為下屬,當你與這樣的上司交談時,除了談那些“具體而瑣碎”的事物之外,還應仔細聆聽可用於產生聯想的那些話語的弦外之音,以使你可以讀懂它們並能做出相應的回應。

二、以假亂真的順從術

1688年,英國建築師雷恩爵士為西敏斯特市設計了富麗堂皇的市政廳。市長住在二樓,但是他擔心三樓會掉下來,壓倒他的辦公室。

於是,他要求雷恩再加兩根石柱作為支撐,加固房子的結構。雷恩很清楚市長的恐懼是杞人憂天,但是,他還是建造了兩根石柱,市長為此感激萬分。

多年以後,人們才發現這些石柱根本沒有頂到天花板。雷恩這位傑出的建築師為了滿足市長的要求,就按照他說的做了,並沒有和他爭辯,他知道爭辯是沒有用的。實際上多出來的兩個柱子對他的設計藝術也沒有影響,相反,當人們看到這兩根柱子的時候,更加讚賞他了。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也是如此,與穩妥型的上司爭辯是沒有作用的,他們更看重和信服的是事實。假如你不讓他真切地感知到事實的存在,你的一切努力便不會創造出價值來。

所以,當你與這樣的上司相處時,你可以從表麵上順從他,讓他看到他希望的事實出現,這樣他才會認為你服從和尊重他,才會“龍顏大悅”。

當然,如果明知他是錯誤的,你也不妨來個“陽奉陰違、暗渡陳倉”。良好的皆大歡喜的目的達到了,有時倒不必過分地講究過程中用了什麼方法。

不過,理智型的上司不易被人打動,所以你若想讓他接受你,就更要對他的一些說話做事的習慣進行仔細觀察,並盡力地迎合他的一些愛好,這樣才會比較理想地讓他接受你。

完美上司,大智若愚

很多時候,決定事物成敗的往往不是會與不會,而是在於技巧是否到位。

我們知道,抽象性語言適用於無法觀察到的僅僅依賴於想象的事物,而具體性語言適用於能夠觀察到的,無需借助想象的事物。完美理想主義型的上司在與下屬交談的過程中很少談論到他們看到的事物比如汽車、樓房和電腦等,而總是更傾向於談論那些僅憑想象力得出的事物,愛與恨、天堂與地獄、趣事與災難、心情與精神、時代與紀元、信仰、幻想、前途展望、自我等,他們的語言猶如一位牧師,總是企圖去教化他人,“狂喜是內陸的靈魂向海洋的行進,越過房屋……越過海角……融入深奧的來世”,這是典型的完美理想主義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情感信息。你由此可見一斑。

從另一方麵來說,完美理想主義型的上司的思想和語言天生具有歸納性,也即是說他們敏於一葉知秋,由細節得出普遍性的概括,由事物最細微的表象進而了解它的全部。由於理想型的上司通常總是把注意力放在無形的潛在事物上,因而對任何的蛛絲馬跡——簡單提示、細微跡象、暗示、符號等等,都會顯示出一種非凡的敏感性。特別是偶然性的心靈感應,將會讓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他們的這種第六感覺——讀懂引申意義,會使他們跟著預感行事,重視自身感受。

一、妙用暗喻

三國時蜀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旱災。作為蜀君的劉備出於好心,下令全國禁止釀酒,以免浪費糧食,為杜絕後患並要把釀酒用具全部毀掉,否則與釀酒者同罪。人們都覺得劉備武斷得未免近於苛刻,隻苦於沒有人敢提出改善的意見。

一天簡雍陪劉備在外遊逛,簡雍看見前麵走來一對同行男女,就煞有介事地告訴劉備:“主公,他們兩個要相互勾搭,您為什麼不命令侍從將他們拘捕起來?”劉備不解其意,好奇地問道:“你怎麼會知道他倆要相淫?告訴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簡雍笑著回答:“這還不簡單,因為他們都有性器官呀!”

劉備聽後啞然失笑,心想,有性器也不一定就相淫呀!這與我所規定的有釀酒器具的人和釀酒者同樣遭受處罰是相同的道理啊。不等簡雍再說什麼,便手指著簡雍大笑起來,立即下令,對那些有釀酒器具的人不再加以處罰。

麵對完美理想主義型的上司——簡雍深知劉備的特性,通過一次看似極為簡單的暗示,“男女有性器官”,使得劉備很快就讀懂了簡雍所要說的真正含義——“酒器”。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完美理想型上司的下屬,你必須理解的是在與上司溝通時,有時隻需一個暗示,一個簡單提示,一個簡單信號,便可以使上司很快就能領悟到你的想法。

同時,也正是由於這種超強的“領悟力”,使得你在與上司交談時,切不可掉以輕心而要精心、細致地準備。因為任何細微的疏忽或言行,都難逃完美理想型上司的“法眼”,並進而“窺測”出你內心的“真實秘密”,比如你對他的不滿等。如此一來你的全部心血都將白費,他們也將很難接受你。事實上也是如此,上司一旦給下屬作了某種定性,那將很難改變了。

二、休逞口舌之利

當年攻取四川時劉備曾與劉璋在清縣會麵,當時劉璋的部下張裕在座。張裕的臉上多須,劉備就拿他開玩笑:“我從前在老家涿縣,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別多,縣城東南西北都是毛姓人。這縣令說:‘諸毛怎麼都繞涿(借指“啄”即嘴)而居呢?’”

張裕不讓人,馬上回敬說:“從前有人做上黨郡濰縣縣令,遷為涿縣縣令,調動之際回了一趟家。正好這時有人給他寫信,封麵不知道如何題署好,如果題‘潞長’,就漏了‘涿令’,題‘涿令’就漏了‘潞長’,是後隻好署‘潞涿君’。”借“潞”為“露”之諧音,諷刺劉備臉光露嘴無須。

當時劉備很不高興。後來張裕投奔劉備,曾勸劉備不要取漢中,說取漢中於軍不利。劉備不聽,出兵攻取漢中,證明張裕預言不準。

後來張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機”,說魏文帝黃初元年劉備將得益州,九年後將失去益州。劉備不忘當年受辱,借機要殺張裕。

諸葛亮問張裕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芳蘭當門而生,不得不鋤去。”雖然劉備的借口不高明,但劉備是主,權力大,最終占了上風,還是把在自己心中留下不良印象的張裕給殺了。

作為下屬,在理想主義型的上司麵前,你永遠要記住,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且要盡量做到完美無缺,更不要傷及他的自尊心,否則,一旦你在他心中留下不良印象,你的一點小小的缺陷都會令他反感,那時,你可要堤防他的“小鞋”了,你可真是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