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策略欺騙:欺騙是一種藝術(2)(2 / 3)

不一會兒,追趕明帝的人趕到,詢問老太太。老太太說:“是有個人騎馬從這裏過去,已經跑出去好遠了。”說著,就把寶鞭展示給他們。兵士們誰也沒見過這樣的寶鞭,滯留了很久欣賞這條鞭,晉明帝就在這段時間逃脫了。

這是一種通過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來實現自己目的的方法,即利用對手的一些求利、好奇心理,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引誘對方產生興趣或在一些無意圖的事情上大做文章,來分散對手在競爭核心問題上的注意力,從而使對手忽略與自己競爭的核心事件,顧此失彼,最終為自己的勝利贏得有利時機。

贏得對方的信任

威伯先生作為華爾菲亞電器公司優秀的推銷員,正在一個富饒的農業地區做一項調查。

威伯經過一戶管理良好的農家時,發現這家人都不用電器,於是他問該地區的銷售代表:“為什麼這家人都不使用電器呢?”

“這家人一毛不拔,你沒有辦法賣給他們任何東西。此外,他們對公司的推銷很惱火。我試過多次了,都沒有說服他們買我們的電器。”銷售代表無奈地說。

即使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威伯也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嚐試一下。於是,他敲開了這家農舍的門,門被打開了一條小縫,一位老太太探出頭來,看見是威伯,她立即把門關上了。威伯又敲門,她又打開門,而這次她把對公司的不滿一股腦地說了出來:“你們的銷售員天天來推銷你們公司的電器,嚴重打擾了我們的生活,我已經說過不買了,請你離開。”

“抱歉,是我們打擾了您。但我來這裏不是向您推銷電器的,我隻是想買一些雞蛋。”威伯說。

老太太把門開大了一點,充滿懷疑地看著威伯。

“我注意到您那些優良的多明尼克雞,我想買一公斤鮮雞蛋。”威伯說。

“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雞是多明尼克種的呢?”老太太邊問,邊把門又打開了一點,她的好奇心被引起來了。

“我自己也養雞,”威伯回答,“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優良的多明尼克雞。”

“那你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雞蛋呢?”老太太問,她仍然有點懷疑。

“因為我養的雞下的是白蛋。但是,您知道棕蛋比白蛋更適合做蛋糕,而我太太以她做的蛋糕而自豪。”

這時候,那位老太太放心地走了出來,表情也溫和多了。這時威伯的眼睛四處打量,他發現這家農舍裏有一個很漂亮的牛棚。

於是威伯繼續說:“我敢打賭您養雞賺的錢比您先生養乳牛賺的錢要多。”

聽了這話,老太太高興極了!她賺的錢確實比她先生多!於是,她邀請威伯參觀她的雞棚。她說她的一些鄰居在雞棚裏安裝了電器,據說效果很好。她征求威伯的意見,問他自己是否應該安裝電器。

兩個星期後,那位老太太的雞棚裏就安裝了威伯推銷的華爾菲亞電器公司的電器。

威伯的這一策略成功的關鍵在於,他深諳消費者的心理,並且能準確地把握住。最後,他取得了那位老太太的信任,從而成功地將公司的電器推銷了出去。

當然,在推銷過程中,消費者對推銷人員一般都是不信任的,對他們推銷的產品持懷疑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推銷人員采取軟磨硬泡的策略往往是不明智的。喋喋不休地介紹自己的產品,會使消費者感到不耐煩,甚至會激怒消費者,同時,會使消費者感到你的目的性太強,害怕上當受騙。

在現實的博弈中,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博弈雙方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而在博弈中,任何一方要想取得勝利,達到自己的目的,隻有取得對方的信任才可以。然而,在博弈中,雙方都處於高度警惕狀態,取得對方的信任並不容易。

但要取得對方的信任,首先要贏得對方的好感,使對方消除疑慮,放下戒心。顯然,赤裸裸地表露自己的目的不僅不能使對方放下戒心,反而會增加對方的疑慮。相反,絕口不提自己的目的,投其所好,聊一些對方喜歡的話題,往往能贏得對方的好感。一旦對方對你產生了好感,就會放下戒心,不用你提出自己的目的,隻要對方有需要,他就會主動征求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