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3 “一代儒宗”給青少年的溫馨提醒 (1)(1 / 2)

第一章3 “一代儒宗”給青少年的溫馨提醒 (1)

拋開民主革命家的身份,現實中的章太炎先生,是一位非常儒雅和善、誨人不倦的學者。他一直關心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青少年的話語也總是溫文爾雅。這裏,我們將感受到的是他“一代儒宗”身影下和善可親的氣息,品讀他的這些溫馨提醒,我們將受益無窮。

依自,不依他!

章太炎先生在《今日青年之弱點》中提到,現在青年的一個弱點,就是妄想憑藉已成勢力。本來自己是有才能的,因為要想憑籍已成勢力。就將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並犧牲,不能發展。章太炎先生的話,可以說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一個人,如果妄想憑借“已成勢力”,依賴於現有的條件,而不知道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拚搏,那麼,結果肯定是不能取得任何發展的。這一點,從我國曆史上出現的許多“虎父犬子”的現象中,就能看出來。

三國時的劉備,可算是一代英豪,一生東征南討,縱橫馳騁,從販鞋織席為生到成為蜀漢皇帝。可他的兒子劉禪卻是個錯庸荒淫的無能之輩。連諸葛亮這樣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稱“扶不起的阿鬥”。世人曾長歎:虎父何以有此犬子!

三國時另一奇才周瑜,他是東吳名將,足智多謀,在赤壁之戰中,用火攻大破曹軍,名揚天下。他的兒子周胤,無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他荒淫自恣,荒於政事,奸人妻女,後遭流放到廬陵郡。孫權曾指出周胤墮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候將,蓋念公瑾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中國帝王中的佼佼者。可他的14個兒子,無一成器,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夭,一個被幽禁,兩個遭流放,另兩個平庸無能,錯聵糊塗。

北宋名相寇準,他的子孫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不過30年,家道衰落,淪為庶民。

“虎父犬子”的現象,說明這樣的道理:不求自立自強,一味想依靠祖上的蔭庇,是決不會有什麼作為的。章太炎先生有一句名言:依自 ,不依他!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割舍自己依賴的念頭,學會自立自強。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而這一點從莎士比亞的故事中,就能得到最好的佐證。

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一個富商家庭。13歲時,便離開學校,幫助父親料理生意。16歲離開家庭,外出獨自謀生。在倫敦一家劇院門前替看戲的紳士們照看馬匹,在劇院打雜,有時給演員們提詞或跑跑龍套。此外還在屠宰場當過學徒,幫人家做過書僮,做過鄉村教師,當兵,做過律師,任過小官。為了謀生,他漂過英吉 利海峽,到過荷蘭、意大利。

莎士比亞在獨立謀生的闖蕩中,豐富了人生經曆,增長了才幹。為他後來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一大批著名悲喜劇奠定了基礎。

易卜生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是的,因為自立的個人才會有所作為,自立的國家才會不受欺負,實現繁榮富強。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這些無疑說明了人要學會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長大,許多事情都要自己解決,自己麵對。我們不能事事都依賴於他人,因為不懂得自立的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有這麼一位母親,因為一次她的兒子上街迷了路,這位母親找了很久才找到。她看著兒子說:“媽再也不讓你出門了。”從此以後,她的兒子不能上學,就連吃飯、洗臉也隻能在床上,所有的事都不讓兒子幹。兒子到30多歲時,但是智力還相當於7歲的孩子一樣,根本無法自立。這則故事無疑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必須要學會自立,如果依賴成了習慣的話,那麼人就不可能取得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