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一代儒宗”給青少年的溫馨提醒 (2)
社會是一座舞台,要想在這個舞台上當一名好演員,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素質、才能、興趣和環境條件,選擇好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隻能演配角就不要去爭當主角,適合當士兵就別奢望當將軍。如果認不清自己,不滿足於普通的角色,像故事中的陶罐那樣,一心想成為皇宮的收藏品,把自己擺錯了位置,到頭來就會白費力氣,一事無成。
在明確了自己的位置後,則應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一步一步地朝目標邁進。
到遷徙的季節了,所有的鳥兒都要往南飛。有一隻笨鳥開始犯愁,它想:“每次飛行我都落在後麵,都被別人取笑。這次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到最後一個了。那樣太沒麵子了!”這隻笨鳥想啊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興奮地對自己說:“我可以在它們還沒有起飛的時候自己先起飛,這樣就不會落在後麵了!”
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這隻笨鳥就先於同伴起飛了。笨鳥確實很笨,飛了一段路程就迷失方向了。於是就落在一棵樹上等同伴。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同伴,笨鳥急了,又循著原路往回飛。結果卻發現,其他的鳥兒都已經飛走了。
無奈之下,這隻笨鳥隻好再一次獨自飛往南方。讓笨鳥恐懼和沮喪的是,每次都飛到半路就迷路了。這個冬天,笨鳥終究沒有飛到南方。一場大雪降臨,笨鳥凍死了。
笨鳥先飛,這句古語欺騙了我們上千年。如果這隻笨鳥後飛,在其他鳥都起飛之後默默地跟在後麵,慢點兒不要緊,至少不會迷失方向。
明知道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卻要去嚐試,無異於以卵擊石。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缺點並不是壞事,它是通向更高層次的階梯,隻有承認不足,才能彌補不足,才能提高自己。所以,缺點就是希望,承認並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不要以為笨鳥後飛是很丟臉的事,你就是你,別人的方式並不一定適合你。
青少年朋友們,紮紮實實地走好你的每一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好高騖遠。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千萬別為了搶先而錯過了屬於你自己的風景。
不做人雲亦雲的學舌鸚鵡
美國的自然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一群毛蟲放在一個盤子的邊緣,讓它們一個跟著一個,頭尾相連,沿著盤子排成一圈。於是,這些毛蟲開始沿著盤子爬行,每一隻都緊跟著自己前邊的那一隻,既不敢掉隊,也不敢獨自走新路。它們連續爬了七天七夜,終於因饑餓而死去,而在那個盤子中央就擺著它們喜歡吃的食物。
青少年朋友們,也許你會譏笑毛蟲的呆板與愚蠢,那麼,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時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大家一起討論問題,當你的觀點與其他人不同時,即使自己是對的,是否也感覺不妥,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隨大流”;參加活動,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你是否選擇了“委曲求全”。
不是這樣嗎?我們總是傾向於相信多數,認為多數人的行為和意見是正確的而懷疑自己的判斷。當我們個人的感覺與大多數人不一致時,為了使自己不被別人認為“標新立異”,常常放棄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數人的看法,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從眾。“從眾”就是無主見。所謂“人雲亦雲”、“牆上一棵草,風吹一邊倒”等就是其典型表現。對於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
《在章太炎經典文存》這本書中,章太炎先生從孔子的“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這句話談起,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能人雲亦雲,不隨波逐流,不以眾人的是非判斷標準決定自己的是非判斷。而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理性的判斷,然後再做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