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品味中國教育之父“恒、變、動、勤”的學習四字訣 (2)
事業有成之後,在《花花公子》雜誌上刊登的一次采訪中,比爾?蓋茨透露說他已不看電視了。他這麼做不是因為他不喜歡看,而是那不值得他花費時間。在他的別墅裏,蓋茨有一間藏書14萬多冊的大圖書館,而工作之餘這裏便是他最常呆的地方。比爾?蓋茨說他一直翻看《金融家》雜誌來關注世界新聞。為了確保最有效地利用時間,他總是在最後一分鍾才起身去機場。
為了緊緊跟上新科技發展的速度,蓋茨會召集某一科技領域的最出色的專家給他詳細講解技術發展的情況。他把這段時間叫做“學習周”。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他可以對某專題有新的深入了解。在這段時間裏,蓋茨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的甘露。
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讓比爾?蓋茨的思維能夠緊跟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從而保證了微軟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的地位。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能在未來的社會中有所成就,就應當持之以恒的學習。因為在學習的道路上,隻有懂得“恒”字的分量、樹立持之以恒的學習觀念我們才能學到真知,才能不斷進步。
“動”字訣:學習和運動絕不能分開
幾乎每個青少年朋友們,都曾被勸誡過要多運動,運動對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但是仍有許多青少年不能把觀念化為行動。他們寧願多睡會兒懶覺,多看會兒電視,甚至多做幾道數學題,也不願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去從事身體鍛煉。這是因為他們對運動的重要還沒有切身地體會,在他們認為:運動隻是強身健體的手段。對他們來說,體育運動是一項任務、一種負擔,需要強迫自己去做。
這種看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蔡元培先生就曾經說過:凡德道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康強之精神,必寓於康強之身體。嚐有抱非常之才,且亦富於春秋,徒以體魄孱弱,力不逮誌,奄然與凡庸伍者,甚至或盛年廢學,或中道夭逝,尤可悲焉。
蔡元培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身體才是一切學問道德的根本,那些偉大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在強健的體魄中孕育。曆史上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早早的在學習的道路上停止了步伐,很多學問很好的人,因為身體不好,早早地去世了,留下很大的遺憾。由此可知,運動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如果我們忽略自己的身體,忘記運動,那麼即使我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但拖著一具孱弱的身體,那麼我們也很難有所作為。所以,在我們努力學習的時候,適當地鍛煉自己的身體,才是唯一正確的觀點,那些花運動的時間來學習的觀點是最愚蠢的。其實,運動不但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而且非常有利於我們的學習。
“哈佛女孩”劉亦婷很小就培養了“隨時活動”的觀念,她甚至從小學直到高中,隻要一下課,她就離開教室去做一些體育活動。她的一個最簡單的鍛煉方法就是跑樓梯。由於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劉亦婷不僅有充沛的精力應付繁重的學習任務,而且還能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得女子400米跑的冠軍。正因為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她在高三的時候才能順利通過繁重的托福考試,並且還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
運動確實需要花一些時間,但無論如何,比起生病或呆在醫院所花的時間要少很多,何況你每天的精力與能量都會十分充沛。
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這一階段注意科學地鍛煉身體,不僅對於體質增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一生的健康水平也影響深遠。蔡元培先生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特別重視體育教育的工作。他大力地提倡學生們多運動,而且鼓勵學生們成立各種體育鍛煉社團,並給予場地和資金的支持。因為蔡元培先生認為:惟有“動”起來,學生們才能有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有健康體魄的保障。所以,“動”便成了蔡元培先生學習智慧的一個特別的秘訣。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員高劍峰博士,一出生就體弱多病,身體素質遠不如一般的孩子。他從5歲起,每天跟隨父親長跑。正是這個從小養成的長跑習慣,使高劍峰的體質變得越來越好,學習的精力總是很充沛,並且增強了他的自信和毅力,培養了他做事堅持到底、堅忍不拔的吃苦精神。
高劍峰博士認為,自己並不是什麼天才,從小學到大學,真正能讓他拿名次的也就是長跑。但是,長跑可以增強體能,促進思維,長跑中培育出的精神力量,對他從東北農村進入沈陽讀中學,再從沈陽到上海讀大學、讀博士,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位北京大學的學生說:“運動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雖然高中的學習生活很忙,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並不覺得運動會浪費時間,相反,運動讓我快樂,也讓我精神抖擻地投入緊張的複習。正是因為我不斷堅持運動,才使自己在高三的繁重複習中,沒有因為感冒或者生病而耽誤我的學習。後來,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因為平時不注意鍛煉,在高考的那兩天,竟然病倒了,結果可想而知,影響了她的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