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感悟偉大教育家德育智慧中的良言箴語 (1)
“德育,是我們最不愛關注,甚至最容易被老師忽視的教育。講道德智慧,又不能讓我們考試多考幾分。如果說要是品德好,能保送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話,那麼我肯定會學學這德育智慧。”也許,你會這麼說,而這裏,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並不是告訴你要品德好哦!他是要提醒你:不要一不小心成了雜草、蝗蟲和牽牛花哦。
別讓生命的花園長滿壞習慣的雜草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習慣,習慣有好有壞。良好的習慣能使我們呈現出積極的風貌,有利於我們走向成功。不好的壞習慣則使我們呈現出消極的精神風貌,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習慣的養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而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了,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生活中的細節,不要讓我們的行為朝著壞習慣的方向發展。如果我們養成了壞的習慣,則要努力地趕走它,因為它的危害實在太大了。
蔡元培先生在《中學修身教科書》中,就曾經這樣寫到:習慣者,第二之天性也。其感化性格之力,猶朋友之於人也。其於平日親炙之事物,不知不覺,浸潤其精神,而與之為至密之關係,所謂習與性成者也。故習慣不可不慎。
蔡元培先生的話,告訴我們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種壞的習慣,對人的不利影響,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察覺到它的壞處,可就在不知不覺中,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精神當中,等到它變成我們的一種習性了,那個時候我們想改變它就已經非常之難了。蔡元培先生的話可以說把壞習慣的危害講述的非常深刻。所以我們青少年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下麵這個故事,可以說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遠古時候,軒轅黃帝要到具茨山去尋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良策。出發前,黃帝請了一些很有經驗的人做向導和隨從。可是,當他們行至襄城郊外時,還是迷了路,繞來繞去總是找不到出路。
黃帝一行正在萬分著急的時候,忽然看見空曠的野地裏有個牧馬的男孩,黃帝就趕快過去問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嗎?”男孩說:“當然知道。”黃帝心中大喜,連忙又問:“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麼地方嗎?”男孩看了看黃帝說:“知道。我什麼都知道。”黃帝見他果然聰明伶俐,於是逗他說:“你的口氣真大,既然什麼都知道,那我問問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嗎?”男孩爽快地回答說:“那有什麼難的。”說完男孩卻跳上馬背要走開。黃帝拉住男孩再問,男孩回答說:“治理天下,與牧馬相比有什麼不同嗎?隻不過是要把危害馬群的壞馬驅逐出去而已。”男孩說完,騎馬離去。
黃帝聞聽此言,茅塞頓開,連向牧童離去的方向叩頭拜謝,然後驅車打道返回。
治理天下需要清除害群之馬就可以了。可見害群之馬的危害有多麼的大。那麼同樣,如果我們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必須清除掉自己習慣中的“害群之馬”——不利於成功的壞習慣因素。蔡元培先生說:“養成習慣則其影響至大,其於善否之間,烏可以不慎乎?第使平日注意於善否之界,而養成其去彼就此之習慣,則將不待勉強,而自進於道德。”蔡元培先生的話告訴了我們糾正壞習慣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區分去自己行為的“善否之界”,即區分出好壞,好的我們就做,不好的我們就堅決不做,這樣慢慢地我們就能把壞習慣給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