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2 “叛逆的猛士”現實生活中的智慧 (1)(1 / 2)

第四章2 “叛逆的猛士”現實生活中的智慧 (1)

現實生活中的魯迅先生是一個“愛錢、怕死、惜時”的人。這是現實生活中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而正是這些看似“俗氣”的生活智慧,讓魯迅先生能一生呐喊不止。感悟魯迅先生的生活智慧,你會發現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這位“叛逆的猛士”是多麼了解生活的真諦。而他的這些生活中的智慧,更能讓我們一生也受益無窮。

“戰鬥的智慧”讓生活更平安

有這樣兩個故事。

兩蒙麵人手提尖刀,闖入吉林省舒蘭市吉舒街一所民宅,意圖搶劫戶主賣苞米所得的1.49萬元錢。遭到男主人的反抗後,將其刺死。而該戶人家年僅11歲男孩高健,看到自己的爸爸被刺倒後,為了救爸爸緊緊地抱著歹徒的腳,結果被歹徒刺成重傷。雖然沒有死亡,但已經在醫院裏昏迷了20多天……

家住內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鎮章古台嘎查的銀柱,在北京燕山保安公司當保安。2005 年秋天,他準備回家幫助父母秋收。10月30日晚8時左右,銀柱在北京北站買第二天回家的火車票,就在他剛剛買完車票往外走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連聲高喊:“抓賊!”正匆匆行走的銀柱隨即停住腳步,問清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後便迅速前去追趕,在追到北京北站西北側轉運河時,發現嫌疑人跳入河中,銀柱與一同追趕的人說:“假如他是賊,也先把他救上來,再抓住他! ”邊說他邊脫掉外衣跳入河中去救人。

當嫌疑人被另外一個人拖上岸後,讓聞訊趕到的北京市西外大街派出所民警抓獲,而不會遊泳的銀柱卻再也沒有浮出水麵。

看到這兩則故事,很多人都深深地佩服小高健敢於和歹徒搏鬥的勇氣,讚揚銀柱見義勇為的行為,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小高健和銀柱太衝動,太不冷靜了。他們所做的舉動無異於無謂犧牲。小高健才11歲,根本不是歹徒的對手,銀柱自己不會遊泳卻要跳水救人,因為缺少冷靜,釀成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見義勇為和歹徒搏鬥,卻被打成重傷甚至失去生命的故事。雖然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所提倡,但是魯迅先生卻十分反對這種盲目而衝動的行為。在魯迅先生看來,隻有學會冷靜,學會“智取”歹徒,才是正確和值得提倡的。那些無謂犧牲的人,無異於是愚蠢的傻瓜之舉。

魯迅先生最反對《三國演義》中許褚式的赤膊上陣,認為那是有勇無謀。魯迅的主張是盡量不做無謂犧牲,他勇於戳穿那些誘騙和教唆別人去無謂犧牲的人。

魯迅先生年輕時,在日本留學,一次革命黨委派他回國刺殺滿清權貴,魯迅沒有答應。他對派遣他的人說:“我可以立即動身的,現在隻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死了,剩下老母,那時候該如何替我照料呢?”組織上見他顧慮重重,就說:“不用去了,你算了吧。”魯迅是不是怕死?不是。他是認為暗殺不能達到真正的革命效果,他認為長期的思想鬥爭才是對他最合適的。連政治鬥爭他都懷疑,何況暗殺呢。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實行“左”傾路線的中共領袖李立三約見魯迅,請魯迅出麵發表革命宣言,以配合城市暴動的革命計劃。魯迅表示,如果這樣,自己就不能在蔣介石統治下繼續寫作了。李立三說可以送他去蘇聯,但魯迅終於沒有答應。當時的革命領導何其幼稚,想把魯迅這麼舉足輕重的思想戰士就這樣“一次性消費”掉了。魯迅是“打一槍就跑”對中國的貢獻大,還是堅持他的“遊擊戰”對中國的貢獻大呢?魯迅跟李立三握手告別後,回家對馮雪峰說:“他的手真軟啊!”沒有戰鬥的智慧,光有戰鬥的魯莽,那是不會堅韌的,當然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