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叛逆的猛士”現實生活中的智慧 (2)
在當時的情況下,魯迅先生是很看重他的三百大洋的月薪的。因為魯迅先生也有家庭,也有老母親需要贍養。後來,他離開了大學,由廣東到上海。領導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給他幹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魯迅先生的做法,說魯迅先生為什麼拿著國民黨政府的錢,還要罵國民黨。然而在魯迅先生看來,錢是該拿的,但罵也是該罵的。跑到外國去,在帝國主義的大旗下麵罵中國,那是沒出息的表現。我就在中國批評中國,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傑。
除了拿薪水之外,魯迅先生還到處兼課,最多時曾經在8所大中學校上課。當然,那時的講課費也比較多。稿費他也很計較,因為那是他的勞動,是吃草擠奶的勞動。
魯迅先生後來到上海後,便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買了一幢三層樓的豪宅。而這正是魯迅先生善於理財的結果。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這篇文章中說:“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裏麵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所以,現實中的魯迅先生從不避諱“錢”字。到飯店吃飯,他一般不說什麼“買單”那種文理不通的話,他總是直接說:算錢。而且還要檢查一下賬單。
可見,魯迅先生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當然也值得尊敬。但一味追求理想,不顧生活實際,在魯迅先生眼裏,那就可能成為“幼稚”青年了。
而今,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同學或者朋友們,總是抱怨沒錢,鬱悶的話。當然可能我們自己也經常捉襟現肘,我們有錢了就拚命花,沒錢了就喊窮。種種畸形消費、胡亂花錢的現象在我們身上發生。事實上,青少年階段正是長知識、養成良好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的最佳時間,也是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隻要我們學會合理的使用我們的零花錢,不浪費,懂得節約的重要作用,學習魯迅先生在日記中記賬的方法,建立自己的花銷賬本。多看一些有關於理財方麵的書籍。那麼未來我們也能夠像魯迅先生一樣,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做一個有理財智慧的人。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對自己的零花錢“下手”吧!不是對它狠一些,而是對自己胡亂花錢的欲望狠一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慢慢地學會理財,才能解決自己將來的生存、溫飽和發展這“人生的三問題”。
要珍惜時間,學會“擠海綿裏的水”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時間是你可以掌握在手中的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認識到時間的價值。對於青少年來講,時間尤其寶貴,我們應當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時間,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重視時間的價值,合理規劃時間,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掌握你的時間節奏——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那麼的充實。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他用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如何如活得精彩。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麵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也就像他所說的:“那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