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1 感悟“爭議大師”最獨特的人生智慧 (2)(1 / 2)

第五章1 感悟“爭議大師”最獨特的人生智慧 (2)

胡適先生自己就是一個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現自身鋒芒的人。可能很多青少年朋友都讀過關於曆史上的“新文化運動”這段曆史。當時提倡白話文寫作,提倡用白話文交流的人,就是胡適先生。胡適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也是領導人,正是在他的提倡下,才有我們現在平實易懂的白話文,而不是艱深晦澀的文言文。在當時文言文統治文壇長達兩千多年曆史的背景下,胡適先生在《新青年》雜誌提倡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寫了第一首白話詩:“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就是這首詩遭到了當時的文人們的極大恥笑。然而胡適先生沒有因此而沉默,麵對別人的冷嘲熱諷,胡適先生毅然以一種大聲“鳴叫”的姿態,在《新青年》雜誌和其他報紙刊物上,發表了許許多多推動“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的文章。最終的贏得的是“新文化運動”的蓬勃開展,和自己人生的輝煌。

在當時黑暗的社會統治和腐朽落後的封建思想下,胡適先生不怕別人的口誅筆伐,毅然以一種“敢為天下先”的身姿,擔當起了喚醒國民清醒意識的重任。為消除當時人們身上的奴性,造就獨立、自由的人格,把人從封建倫理、天命中解放出來。胡適先生主張救國必先啟蒙,必先救人,“爭你們的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這句話便在胡適先生的筆下脫穎而出。為把婦女從封建道德倫理中解放出來,胡適先生認為中國的衰弱完全是因為對女人的壓迫,比如纏小腳、守貞節等。

為此,胡適極其激烈地反對貞操問題,勇敢地呼籲人們“打破處女迷信”,在那個時代,這種聲音無疑是振聾發聵的。麵對封建倫理下的“父為子綱”等倫理壓迫的觀念,胡適先生曾寫過一首小詩《我的兒子》,在詩的最後,他寫道:“我要你做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這首詩在當時是引起軒然大波的,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孝順”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些“正統的觀念”,簡直沒有任何人敢提出批判和意見。正是在這種“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觀念指引之下,胡適先生才成就了其獨特而博大的一生。如果胡適先生也像當時的一生士大夫們一樣,在封建思想的禁錮下,選擇了“沉默是金”的觀念,那麼或許現在我們還在使用那些艱深晦澀的文言文,現在的思想還像當時的人們一樣愚昧無知。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的一生非常短暫,不要活了一生留下一片空白。這個時代不需要“沉默是金”的自欺欺人,在我們年輕的舞台上,我們應該“想唱就唱”,而且要“唱的響亮”,學習胡適先生這種“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敢地展現自己的風采,勇敢地喊出自己的心聲吧!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你是一個愛生別人氣的人嗎?你一天要和別人吵幾次架?你因為憤怒而和人打過架嗎?你嚐試過試著寬容別人對自己的冒犯嗎?青少年朋友們,如果你們從來就堅持據理力爭,從不退讓半步,從來就不曾想過容忍的話,那麼你將成為一個十分小氣刻薄的人。

在我們現實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衝突和爭執在所難免。但我們必須學會用容忍、寬容的心態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和爭執。一個人經曆過一次忍讓,就會多一份寬闊的心胸。多一份寬容,就會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青少年隻有學會容忍,身邊才能夠充滿知心朋友和良師。

胡適先生對人對事的態度就竭力主張要學會容忍,在一篇文章中他說:“我受了十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了,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罵。如果有人說,吃胡適一塊肉可以延壽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願自己割下來送給他,並且祝福他。”在晚年時,胡適先生更鮮明的提出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這一獨到的見解。意思就是說:“隻有學會彼此容忍,我們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現實中的生活,往往是一個人為了得到自由而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影響到他人的自由。比方說:當你在宿舍想唱歌,而此時很有可能你另一個室友卻想睡覺,你有唱歌的自由,他有睡覺的自由,然而你唱歌的自由肯定會影響到他睡覺的自由,如果此時你們不能彼此容忍的話,那麼你們彼此的自由將肯定難以實現,而要是你們學會容忍,在你想唱歌時,你的室友選擇了不睡覺,或者你聽到室友想睡覺後,放棄唱歌而選擇其他時間來唱,那麼你們彼此的自由都得到了尊重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