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2 感悟一代宗師的處世智慧 (2)(1 / 3)

第七章2 感悟一代宗師的處世智慧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遇到不能確定的問題是,要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而不是隻憑表麵現象妄下結論。沉著冷靜給自己思考的時間,留有回旋的餘地,才能使問題不至複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梁漱溟先生就曾經告誡我們:凡事都要想一想為什麼、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應該怎麼對待。事情總會有起因,但起因往往隱藏在事物的背後,如果隻憑感覺臆測就草率行事,肯定會出差錯,後悔不迭。

人生需要求個真,唯有真,才能善,才能美。我們為人處事要求真,敢說真話,但絕對不能斷章取義,隻看其表不看其裏,做到不知真相就不妄下結論。隻有堅守這種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品德,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真人”。

表裏如一,不做虛偽的變色龍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了解變色龍這種動物嗎?變色龍是種爬行動物,它們為了保護自己,會時刻變化自己身體的顏色,來和周圍的樹木花草的顏色一致,讓天敵難以發現。可以說變色龍的變色這一能力,對於保護他們自己來說實在是太有幫助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也存在著像變色龍一樣的人。而和變色龍所不同的是,這些人善變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遭到危險,而是虛偽,表裏不一,讓別人很難知道他們心裏真正想的是什麼,來欺騙他人。

對於虛偽的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痛恨。而虛偽的人又往往像變色龍一樣,將自己隱藏得很深,讓人難以發現,有時候我們甚至把這些人當作自己的好朋友。正因為這樣,很多青少年朋友都上過虛偽之人的當。而上過當之後呢?便告訴自己以後再也不能相信別人了,漸漸地自己也走上了待人虛偽,表裏不一的歧途。這種現象可以說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普遍性。那麼,我們該如何正視虛偽這個問題呢?梁漱溟先生給了我們答案。

在講解《論語?八佾》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這句話時梁漱溟先生指出:孔子在這裏並不是談鬼神,而是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對於祭典保持著虔誠的態度,做人也一樣,無論對生者或是死者,無論對別人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事,都要坦誠正直、表裏如一。可見,麵對虛偽,我們絕不能“同流合汙”,我們做的隻能是在內心中樹立坦誠正直,讓自己成為一個表裏如一的人。做一個表裏如一的人,雖然看起來有些老實,有點吃虧,但是從長遠來說,表裏如一的老實人絕不吃虧。

在《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本書中,當采訪記者艾愷問梁漱溟先生:“為什麼能夠頂住毛澤東1953年9月的痛罵,在1974年能頂住政協的批判會”時,梁漱溟先生對艾愷說了八個字:“獨立思考,表裏如一”。 正是這種做人表裏如一的形象,讓當時的紅衛兵、批鬥領袖們找不到任何他反革命等等的借口,正是這種表裏如一的精神,讓梁漱溟先生得到人民的信賴,讓他成為了無懈可擊、無可挑剔的直言猛士。可見,表裏如一對於我們來說多麼重要。

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人,能給人帶來信任、尊重和友誼,正直與誠實的人時刻都散發著絢爛的人性之光。而且這種高貴的品質有時甚至能夠挽救我們整個社會。

2003年春,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全國人民陷入了恐慌。在廣大醫務工作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與SARS病毒的抗爭中取得了勝利。作為抗非典陣營中的領軍人物,鍾南山冷靜、無畏,他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他仗義執言,一語千鈞,以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