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季羨林先生的“三味真火” (2)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認真做事的精神,唯有認認真真地去做事,才能把事情
給做好。毛主席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是人生中一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哲理。認真才能有為,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的道理。
愛因斯坦就是個做事認真的人,人們都說他是偉大的天才,但是他自己卻認為,”認真”是更重要的成功因素。愛因斯坦上小學時成績並不很好,可是學習非常認真。老師布置作業從不馬虎,每次都認真完成,有時候,作業一次做不好就做兩次,兩次做不好就做三次,直到做好為止。上中學後,愛因斯坦很喜歡數學。他有一個精通數學的叔叔常給他講數學方麵的知識和故事。有一次,叔叔給他講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來曆後,問愛因斯坦能不能試著證明它。愛因斯坦很感興趣,決定試一試。一連三個星期,他把自己關在一間小屋子裏,認真地求證定理。一個上中學不久的學生,要獨立證明這個定理是不容易的。開始幾天,由於他沒有找到正確的思路,用來運算的草稿紙越積越多,卻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他沒有動搖,他想,凡事隻要認真去做,沒有做不成的。愛因斯坦反複運算著、思索著……
二十多天後,他再次出現在叔叔麵前,交給叔叔兩頁紙,上麵列著一行行的算式,畢達哥拉斯定理終於被他證明出來了。正是這種認真學習和工作的態度,才使後來的愛因斯坦為社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果,成為了世界矚目的偉大科學家。
青少年朋友們,做事”認真”就是對自己所做的事集中精力、一心一意、高度負責、專心致誌;細心、謹慎、用心、專注、勇往直前;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得更快更好,做得盡善盡美;事不論大小,無論巨細,不三心二意、不粗枝大葉、不虎頭蛇尾、不馬馬虎虎或隨隨便便,而要”防患於未然”,避免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避免有可能出現意外的事情發生,避免犯下粗心大意的錯誤或不必要的差錯。
所以,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對待我們自己的生活吧!你要想在未來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培養起認真的習慣。因為唯有認真為事,方能有為當世!
唯有真切處世,方能心闊坦蕩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唯有真切處世,方能心闊坦蕩.現實中的他就是一個真切處世之人。不會因為別人身份的高低貴賤而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不因別人的誇耀或挖苦而情緒波動起伏;也不因世俗的壓力和他人的非議而改變自己的信仰和認識。“真切處世”就是季羨林先生的處世哲學。
而今,季羨林先生已經是快100歲的高齡了。他為人正直的形象一直留在他的學生和所有認識他的人心中。他在權貴顯要麵前不卑不亢,保持尊嚴。他從來不主動去拜訪任何一個官員,不論多大的領導來看望他,他也沒有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激動表情,說幾句感恩戴德的肉麻話;不論官民,誰來了都是清茶一杯,決不搞“茶、上茶、上好茶”那一套;送客出門也不因你官大就格外殷勤,多送一程。有時他使很多的大官都不能理解。可是他卻不以為然,他說: “我最討厭人擺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愛擺。這是一種極端的低級趣味的表現。我的政策是:先禮後兵。不管你是多麼大的官,初見麵時,我總是彬彬有禮。如果你對我稍擺官譜,從此我就不再理你。”
在這種真切處世思想的指引之下。季羨林先生給人一種十分平易近人的印象,也給人不卑不亢,坦坦蕩蕩的感覺。正是這種真真切切為人處世的原則,造就了季羨林先生偉大的形象。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秋天,北京大學新學期開始報名了。一個外地來的學生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迎麵走來,年輕的學生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然後自己輕裝去辦理報名手續。老人很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後,這位學生回來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的看守。謝過老人後,兩人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