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2 老生常談的“老調”也能彈出“新曲” (1)(1 / 3)

第八章2 老生常談的“老調”也能彈出“新曲” (1)

你是否認為講學習的智慧實在太多,太老調了,而沒有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都跪著學習?你是否以為講禮貌的重要太小兒科,太老調了,而對禮貌掉以輕心?你是否認為講謙虛太沒必要,太老調了,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謙虛給了別人虛偽的感覺?你是否認為時間寶貴隻是一句套話,而揮霍浪費你的時間?在這裏季羨林先生依然要給我們談一些老生常談的“老調”,所不同的是,傾聽這些老調,你將聽出新的曲音。

不要跪在地上學,而要挺起身來學

季羨林先生在給((舞論集》做序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不是跪在地上學,而是挺起身來學.這句話對我們青少年朋友來說,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

而今,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學習都是“跪”著學的。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被動,老師不講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先預習、先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被動的等待。學習的目的也十分不清晰,很多學生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幾乎很少有青少年朋友問過自己為什麼學習?應該學習些什麼東西?雖然現在的教育都呼喚著素質教育的口號,然而在現實裏,我們仍然被應試教育給牢牢套住。努力的學習就是為了能考個好成績,初中時學習為了中考能考個省重點,考上後努力學習為了高考能考個重點大學或者名牌大學。

在這種被動的學習,“跪著”的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根本培養不起自學的能力,學習也隻是為了考試,根本就沒有想過應該主動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相反,“挺起身”來學習,就是以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轉移,積極地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領域,在未掌握的知識麵前主動學習,不等著老師來講解,也不依賴於他人,能夠培養起自學的能力。不畏懼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難題,不因困難而彎曲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強的自信心,這種“挺起身來學”的學習,才是我們最應該提倡的,因為它不僅擴展了我們的興趣和愛好,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麵,鍛煉了自己自學的能力,這才是素質教育所真正提倡的。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座普通的小城裏,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姑娘,從小就在父親嚴格的管教下成長。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父親這種近乎殘酷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種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的誓言。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在學習了一個月拉丁文的基礎知識後,便開始主動的自學,跑圖書館查資料,閱讀拉丁文書籍,經常和高年級懂拉丁文的同學用拉丁文交流,在這種主動學習,“挺起身來學習”精神的推動下,僅在一年之內瑪格麗特便修完了五年的拉丁文課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乞討科目的考試成績竟然也名列前茅。在大學階段,瑪格麗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的體育、音樂、演講也都出類拔萃。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遇到問題主動出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