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3 著名語言學家講述說話的藝術(1 / 2)

第八章3 著名語言學家講述說話的藝術

你是個懂得說話藝術的人嗎?你是不是以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旁征博引就是會說話?還是你認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才是真正懂得說話的藝術?在這裏,一個精通國語、英語、德語、吐火羅語、印度語、梵文、巴利文的“國寶”級語言學家給你講述什麼才是真正的說話的藝術。

委婉的表達遠勝於真實的告白

說話是一門藝術,有些人說話給人一種音樂般的享受,有些人說話卻給人一種刺耳的感覺。通過自己的語言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是每一個人所希望的,但是說話的藝術卻未必被每個人所掌握。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偉大的語言學家,一生通曉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多種語言。他談及說話的藝術時,非常推崇古人“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與人”的觀點,並將他解釋為:在與人溝通交往的時候,要將自己的語言說得如同錦繡上的鴛鴦圖,十分的美麗,而不要把繡圖的針那樣鋒利的言辭展現給他人,使他人難以接受.

其實,懂得說話的藝術極其重要,美麗的語言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假若在一定的場合中說出不合時宜的話語,那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季羨林先生就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朱元璋是明代的開國皇帝。但是他的出身很貧賤,小的時候就給人家放牛,給有錢的地主家做工。甚至淪落到做乞丐的地步,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又去當了和尚。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個以前的窮朋友想來求見他,獲得一官半爵。朱元璋也很想見一見以前的老朋友,可是又害怕他們把自己的老底給揭露出來。猶豫了老半天,心想,總不能讓人家說自己富貴了就不念舊情吧。於是就派人把那個老朋友給傳了,進來。

那人一進金鑾寶殿,就高呼萬歲。接著說到:“皇上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兵,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他說得含蓄而動聽,心裏很高興,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時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情形,很感動。立刻封了個官給這個老朋友做。

消息傳出去以後,另一個當年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夥伴也找上門來了,見到朱元璋後,也高呼萬歲。接著他說到:“皇上萬歲!你還記得咱門小時候吃東西的故事嗎?那時候咱們都在給劉大財主放牛,有一次咱們去偷了一些豆子,跑到蘆葦蕩裏,把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結果瓦罐不小心被你給打破了,灑了一地豆子,湯也潑在地上了。你當時餓壞了,抓起地上的豆子就吃,不小心吃了一根紅草根,把喉嚨給卡住了。多虧我出了個主意,叫你吞下去一把青菜,才把那紅草根給咽了下去。

這個當年的夥伴說得很得意,心裏想自己馬上也要有官做了。可是朱元璋聽著聽著,臉都給氣白了,心想:這個笨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把我的醜事都給抖了出來,真讓我丟死人了。一氣之下對侍衛說:“哪裏來的瘋子,給我拖出去,斬了!”

季羨林先生通過講述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運用智慧,巧妙地與人交流,溝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說話不分場合,不合時宜,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一件事情,說法不同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我們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善於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己說的話讓人聽了舒心樂耳,自然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說話技巧是一門大科學,在生活中學會適當地投對方所好,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甚

至可以說一些奉承話。尤其是在提出與對方不同意見的時候,說話一定要注意方式,盡可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委婉的表達遠勝於真實的告白!

謹於語言,不要摔倒在自己的舌頭上

很多青少年朋友們在與朋友或者其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說起話來大大咧咧的,心裏想到是什麼就說什麼。有時候這樣是給人一種很率直的感覺,但是更多的時候因為自己的話語,深深地傷害了自己的朋友或者招來他人的怨恨。從而失去了一段非常好的友誼乃至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多了一個敵人少了一個朋友。

中國有句古話: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就是說有些人的話說出來非常的動聽,就像玫瑰一樣讓心賞心悅目;而有的說出來的話,就像長滿刺的荊棘一樣,狠狠地紮傷別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會說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