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1 謙和優雅的國學大師講述的處世智慧 (2)(1 / 2)

第九章1 謙和優雅的國學大師講述的處世智慧 (2)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就像故事中的死者一樣,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凡事適可而止,否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痛苦。

男孩和女孩相處得一直很好,男孩很愛護女孩也很寬容。每次吵架的時候,男孩都會說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錯,即使有時候真的不是他的錯,他也這麼說,他不想讓女孩生氣。就這樣過了5年,男孩仍然非常愛女孩,像當初一樣。

有一個周末,女孩出門辦事,男孩本來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聽說她有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在家裏呆了一天,沒有聯係女孩,他覺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擾他。誰知女孩在忙的時候,還想著男孩,可是一天沒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氣。

晚上回家後,發了條信息給男孩,話說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當時是晚上12點。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的手機,連續打了3次,都給掛斷了。打家裏電話沒人接,他猜想是女孩把電話線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門了,他要去女孩家。當時是深夜12點25分。女孩在12點40分的時候又接到了男孩的電話,她又給掛斷了。那之後,男孩沒有再給女孩打電話。

第二天,女孩接到男孩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邊聲淚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車禍,警方說是車速過快導致刹車不及,撞到了一輛壞在路邊的大貨車。救護車到的時候,男孩已經不行了。

女孩心碎了,可是再後悔也沒有用,她隻能從點滴的回憶中來懷念男孩帶給她的歡樂和幸福。當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時,赫然發現,手表的指針停在12點35分附近。女孩瞬間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後還用最後一絲力氣給她打電話,而她卻因為賭氣沒有接。男孩再也沒有力氣去撥第二遍電話了,他帶著對女孩的無限眷戀和內疚走了。女孩永遠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我們往往為了一件小事而生氣,過後即使氣已經消了,還要賭氣以證明自己的“不好惹”。但這種表現,會讓愛我們的人怎樣的傷心、緊張,甚至發生意想不到的事啊。所以,在生活中擁有一種“點到即止,適可而止”的智慧實在太重要了。

做人最忌浮躁

梁實秋先生是一個以優雅著稱的學者,他優雅的話語,優雅的文章總能讓人心情寧靜。甚至有人說讀梁實秋先生的文章,是做好的清心茶,能蕩滌人心中的浮躁。而現實中的梁實秋先生,也是主張做人應該踏實而最忌浮躁的。

抗日戰爭時期,梁實秋滯留在四川成都,當時他所處的環境,可以說與一座“牢獄”沒有多大差別,然而他卻將其住所取名為“雅舍”,且一住七年,而梁實秋豁達的心胸和踏實的生活態度,在梁實秋先生看來是為自己“減刑”的方法。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梁實秋先生除完成中小學戰時教材編寫任務外,還創作了《雅舍》等十幾篇小品文,翻譯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國作品。在為《雅舍小品》作序時,梁實秋先生說:“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這些話表達了他對社會各色人等自我炫耀和浮躁之陋習的譏諷,亦有對自我個性的張揚: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對他人概不豔羨,亦不模仿。正是這種踏實而不浮躁的生活態度,讓困境裏的梁實秋先生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