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自卑並不就是對人格的貶低,但自尊卻一定是對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並不排斥自卑。一個有著深刻自尊的人,往往在血液裏也含有著或含有過深刻的自卑,隻不過有人善於把這種自卑化解為一份自尊的動力罷了。
自卑總是在心裏與別人比較,越比越覺得自己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卻不然。自尊並不要求你勝人一籌,自尊隻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認為可能達到的更好。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杆。
“要窮,窮得像茶,苦中一縷清香。”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蘭,高掛一臉秋霜。”這是自尊。
自尊與虛榮不同。自尊是對自己負責,追求的是踏實。虛榮是為自己化妝,追求的是浮華。
自尊與清高臨界。一個人身上如果沒有些清高,那他也許很難始終保持住自尊;但一個人如果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臨下地俯視人生的程度,那麼他不是導致虛無便是變得“假聖人”般虛偽。因此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自尊是骨子裏的,骨子裏沒有,你是怎麼也裝不出來的。
以自尊獲得他人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獲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尊重,則是愚蠢。
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學會尊重別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寬容;學會尊重自己,有時還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
所以說:“人淡如菊自高潔。”
所以說:“人必先自愛而後人愛之,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如果自尊是根,那自重、自愛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實;如果說自尊、自責、自愛是構築人格的基石,那麼,自強、自立便是人格向上發展的階梯。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無論人與人之間怎樣地溫暖與友愛、體諒和理解,靈魂的支撐點卻永遠在於自己!
一個總是為物所累、為名所累、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賣整個人格。
可悲的是有人明明懂得這一點,卻禁不住花花綠綠的誘惑。
由此,不能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學做一個人。”
人格總是在關鍵時展現,但人格的形成卻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則要學習偉人。
道理實在很簡單,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樣,一個人隻要有勇氣、有自信,把自己麵前的橫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節,那麼,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