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人能力的高低,不僅僅是智商,還要包括情商,在實際工作中,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和口才等都顯得比一個人的智商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學會這種綜合性的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桑戴克在《哈潑斯》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情感智能,即“社會智能”,一種理解他人並能“對人際關係作出明智反應”的能力,認為這本身就是人的智力的一個因素。
近年來,得出類似結論的心理學家逐漸增多,他們把人際關係技能納入其情感智商的基本概念中,情感智商則擴展為5個主要方麵:
(1)了解自我,自我覺知——當某種情緒剛一出現時便能察覺——乃情感智商的核心。監控情緒時時刻刻變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與心理領悟力的基礎。沒有能力認識自身的真實情緒就隻好聽憑這些情緒的擺布。對自我的情緒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人生,更準確地決策婚姻、職業之類。
(2)管理自我,調控自我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地適度。
這種能力建立在自我覺知的基礎上。這涉及到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有效擺脫焦慮、沮喪、激怒、煩惱等因失敗而產生的消極情緒侵襲的能力。這一能力的低下將使人總是陷於痛苦情緒的漩渦中;反之,這一能力高者可從人生的挫折和失敗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頭趕上。
(3)自我激勵,這是指服從於某目標而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要想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自我把握、發揮創造性,這一能力必不可少。任何方麵的成功都必須有情緒的自我控製——延遲滿足,壓抑衝動。能夠自我激勵,積極熱情地投入,才能保證取得傑出的成就。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更有效率_、更富於成效。
(4)識別他人情緒,是在情感的自我覺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一種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人能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
這一能力更能滿足如照料、教育、銷售或管理類職業的要求。
(5)處理人際關係,大體而言,人際關係藝術就是調控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人際關係能力可強化一個人的受社會歡迎程度、領導權威、人際互動的效能等。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者,憑借與他人的和諧關係即可事事順利,他們也就是所謂社會明星。
一個中型的高科技產業登廣告征求一位總經理特別助理,這個公司規模不大但是潛力無窮、福利好,所以有許多碩士、博士等高學曆人士前來應征。
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初審後所挑選出來的應征者。由於每位應征者的學曆都不錯,所以一時難以取舍。當最後一位應征人員進來麵試時,總經理因為有些累了,所以看起來一副疲倦的樣子。
“貴公司的裝潢設計非常特別。”這個小夥子一坐下來,先說了這麼一句話。
總經理本想打個嗬欠,聽到這句話,覺得有趣地抬起頭來反問:“哦!你倒說說看怎麼特別。”小夥子就說:“這位設計者著重實用,很聰明地運用不大的空間。所有的櫃子、書櫥都是隱藏式的。而且顧及員工的視力保護問題,很用心地設計燈光……”
總經理點點頭說:“嗯!你很會觀察。”
你想,最後是誰被錄取了呢?對!就是這最後一個小夥子。你認為小夥子真有兩把刷子是嗎?其實說穿了,是他比較懂得溝通的藝術。
小夥子在等待麵試時,就先和櫃台的小姐聊天,得悉這家公司的裝潢全都是由總經理親自設計,再要求裝潢公司定作的。於是他仔仔細細、裏裏外外地觀察裝潢的優點,記在心裏。麵試時先引起對方的共鳴,這樣一來,是不是要比其他正襟危坐,等待主考官詢問的應征者要高明得多,而且讓人印象深刻呢?
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單要有高智商,還要有高情商。想要做一個總經理的特別助理,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比任何學曆都重要,溝通技巧高超的他能不被錄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