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激勵士氣,哀兵必勝
拿破侖曾經說:“一支軍隊的實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氣構成的。”這種說法似有誇張,但不無道理。士氣是構成戰鬥力的基本要素,一支軍隊士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戰爭的勝負。古今中外的軍事家,都把挫傷敵人的銳氣,激勵己方的士氣,作為運籌決策的重要內容。
公元前279年,齊國田單所率軍隊被燕軍圍於即墨。田單首先派間諜向外宣傳說:“我最怕燕軍俘虜齊軍士兵後,把他們的鼻子割掉,再把他們放到攻擊部隊的前頭,那樣即墨就要被擊破了!”燕軍聽說後,果真這樣去做,令人將俘虜的鼻子全割掉,推到陣前恐嚇齊軍。城中軍民看到被俘的士兵被割去鼻子,異常憤怒,死守不屈。
田單又派出間諜四處散布言論說:“我最怕燕軍挖即墨城外的墳墓,那會使城中軍民人人寒心,失去鬥誌。”燕軍將領聽說後,不僅下令挖掉齊人的墳墓,還焚燒掉骸骨,威逼齊人投降。城中齊國軍民見此情景,悲痛涕零,義憤填膺,決心同燕軍決一死戰。田單看到高昂的士氣上來了,便率領軍民大舉反攻。燕軍潰敗,齊軍很快收複了所有失地。
經典釋評:
常言道:哀兵必勝。示以“哀兵”之形,往往會造成敵方驕縱輕敵心理,而己方因處於受壓迫、受淩辱的地位,必然懷著滿腔悲憤,求勝爭強。此時則可以因勢利導,積極發動攻勢,就能戰而勝之。如何激起哀兵之勢呢?田單采取了謠言惑眾的辦法,誘使敵人去割鼻挖墓,看似消沉齊軍意誌,實則暗中另有所圖,他是要通過此舉激起軍民同仇敵愾的士氣,有了這樣士氣高昂的軍隊,打起仗來焉有不勝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