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
在進攻之時,不妨對敵我之間的各種利害關係進行靈活把握,這樣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成為主動的一方。
袁紹在倉亭被曹操打敗之後,心情抑鬱,不久便得病身亡。臨死前,袁紹立幼子袁尚為繼承人,任命其為大司馬將軍。曹操這時鬥誌正旺,親率大軍前來討伐袁氏兄弟,企圖一舉平定河北。曹軍以破竹之勢攻占了黎陽,很快便兵臨冀州城下。袁尚、袁潭、袁熙、高幹等帶領四路人馬合力死守,曹操一連幾天都攻打不下。
曹操的謀士郭嘉獻計說:“袁紹廢長子立幼子,兄弟之間必然會為爭奪權力相互爭鬥,各自樹立自己的勢力幫派,他們之間情況危急時刻還可相救,一旦危機解除就會彼此相互爭鬥;不如先舉兵南下去攻打荊州,征討劉表,等袁氏兄弟相互爭鬥發生變故之後,再來攻打他們,就能一舉而定。”曹操認為郭嘉言之有理,便留下賈詡鎮守黎陽,曹洪鎮守官渡,自己則率軍征討劉表去了。果然,曹操大軍一撤走,長子袁潭便同袁尚為爭奪繼承權大動幹戈,互相殘殺起來。袁潭打不過袁尚,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機再次出兵北進,殺死袁潭,袁熙、袁尚逃往遼東投奔公孫康,曹軍很快占領了河北。
平定河北之後,夏侯淳等人勸曹操說:“遼東太守公孫康一直沒有臣服我們。現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他,必定成為我們的後患。不如趁他們還沒有防備之際就去討伐,這樣就能取得遼東了。”曹操卻笑著說:“不煩你們再次出兵了。幾天之後,公孫康會把二袁的首級親自送來。”諸將都不相信。沒過幾天,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和袁尚的首級送來了。眾將大驚,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說:“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說著,拿出郭嘉臨死前留給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寫道:“如果聽說袁熙、袁尚去投靠遼東,主公千萬不要加兵。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被吞並之後,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們肯定並力迎敵,欲速則不達;倘若慢慢地謀取,公孫康、袁氏兄弟必然會互相圖謀對方。”
原來,袁紹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並遼東之心,公孫康對袁氏家族恨之入骨。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孫康就存心想除掉他們,但又擔心曹操引軍攻打遼東,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來到遼東,公孫康並沒有馬上相見,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聽曹軍的動靜。當探子回報曹操並無攻打遼東之意時,公孫康立即將袁熙、袁尚斬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達到了目的。
經典釋評:
曹操在平定河北時,使用“隔岸觀火”之計,“坐山觀虎鬥”,以微小的代價換取了勝利。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的氣氛越來越顯露時,不可急於去“趁火打劫”。操之過急常常會促其形成暫時的聯合,從而增強敵方的還擊能力。故意讓開一步,坐等敵方內部對抗矛盾發展以致出現互相殘殺的動亂,就能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