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低調,低調的人謙虛謹慎,低調的人心胸豁達,低調的人受人尊敬,所以,低調是人生之路的潤滑劑,是事業之路的助推器,放下架子真誠地去低調做人,必將描繪出人生的精彩畫卷。
東漢的鄧太後就是一個用低調取得成功的人。她是東漢和帝的皇後,名叫鄧綏。她出身高門,祖父是建立東漢的功臣,母親還是漢光武帝皇後的侄女。她從小博學知書,善解人意,十二歲的時候,被選入漢和帝的後宮。但那時她的父親去世,她要守喪,所以暫時沒有入宮。這時入選的女子中有一位陰氏,貌關聰慧,深受漢和帝的寵愛,就被立為皇後。
三年之後,鄧綏守喪期滿進宮。她芳齡十六,性格嫻靜,身材修長,肌膚若雪,秀骨姍姍,見過她的人都覺得是仙女。漢和帝的六千後宮粉黛,一時間被鄧綏比得失去了顏色。漢和帝一見驚豔,對她十分寵愛。
不過,鄧綏雖然豔絕後宮,又深受皇帝寵愛,卻並不因此自傲,而能保持低調的心態。她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又自製極嚴,事事謹慎,一切行動均遵循禮法,不但對陰皇後十分恭敬,就是對待那些宮女、內侍們也很是體貼,因此,宮中的人經常讚揚她的品德,都對她有好感。
但是,漢和帝的陰皇後卻對她十分忌妒。雖然鄧綏對她禮數不缺,極其恭敬。可陰皇後覺得她獨得皇帝寵愛,在宮中的聲望也遠遠高於自己,就暗中把她視為仇敵。對此,鄧綏並不和她計較,卻更加小心謹慎。
她平時穿的衣服,若偶爾與陰皇後穿的是同一種顏色,她便立刻換掉;
有時與陰皇後同時進見和帝,她一定不與陰皇後並行,隻是在側麵坐下,顯出低人一等的樣子;每次和帝有所發問,她也等到陰皇後先說完才開口,不和陰皇後同時說話。
對陰皇後的命令,不管對錯與否,她絕不推脫怠慢,都很認真地聽從。她見和帝對自己日見寵愛,對陰皇後卻日益冷淡,心中很不安寧。
每當和帝想在她那裏留宿,她就推說身體不適,勸和帝去陰皇後那裏。
和帝也讚賞她的涵養,對她這種的委曲求全而感慨,覺得這是太難為她了。因此對她更加寵愛。
後來鄧綏偶然生了病,和帝十分關心,常常讓鄧氏家屬前來探望、照顧,並且破例允許他們自由往來,不限時日。鄧綏卻屢次勸諫說:“皇宮重地,卻讓外戚久留。上會讓陛下蒙受偏愛的嫌疑,下也會讓人覺得賤妾太不知足。還是請陛下令我的親戚們回去吧。”漢和帝很讚歎她的明理,勸慰她說,你的親戚我何必要提防呢。對她越加寵幸,暗暗有了立她為皇後的心思。
這時,漢和帝得了痢疾,久久臥床,一直沒有痊愈,過了一段時日,反而更加嚴重起來,大家都以為皇帝沒有希望了,鄧綏日日祈禱上蒼保佑和帝早日康複。陰皇後見和帝垂危,卻暗自慶幸有了報複她的機會。
陰皇後密語左右:“我若得誌,一定將鄧氏滿門抄斬。”鄧綏聽說此事,覺得自己既然受到了皇後如此憎恨,皇上又病勢沉重,肯定難逃將來的厄運,還不如現在就自殺的好。左右的侍從奪下了她的毒藥,騙她說皇帝病好了。鄧綏這才沒有自殺,不久和帝的病真的漸漸好了,和帝得知此事,就越發憎惡陰皇後,對鄧綏則更加憐愛了。
陰皇後想方設法要除掉鄧綏。她和外祖母悄悄計議,暗行巫盅,讓巫師咒死鄧綏以泄恨。後來此事被人告發,漢和帝下令將這些人逮捕,嚴刑拷問,他們承認了巫蠱詛咒的事實。本來漢和帝就看陰皇後不順眼很久了,又發生了這樣的事,便要下旨立刻把她廢掉,冊立鄧綏為皇後。
鄧綏再三謙讓,最終才接受。
後來,漢和帝去世,鄧綏成了皇太後。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十六年。她胸懷豁達,治國有方,在位期間力行節儉,反對腐敗,體恤民情,為民減負,在當時有口皆碑。
鄧綏最後得以成為漢和帝的皇後,和她一貫低調的做法是分不開的。
正因為她謙虛謹慎,一直委曲求全,才得到了漢和帝的由衷讚賞。反觀陰皇後,卻一味高調,想各種方法除掉情敵,卻惹漢和帝厭惡,而她在和帝病重時的那一番報仇的話,更是顯得招搖,最後,更是把自己賠了進去。而鄧綏則始終保持低調,最終取得了成功。不但做了皇後,而且成了皇太後,還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自己也獲得了很高的聲望。所以,堅持低調,並不是離成功更遠,而是離成功更近。
成功是每一個人都渴望的。但怎樣才離成功最近呢?是采取種種高調張揚的手法去奪取嗎?不得不承認,這種手法有時的確可以收到成效。
這就使許多人更加確信隻有高調才可以成功,於是,就更加致力於用各種高調的手段去奪取成功,往往因此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筋疲力盡。但是,真正偉大的成就,卻不是可以用這種高調張揚的手段奪取到的,隻有那些低調的人,才能最終取得成功。能夠看到這一點,需要有長遠的眼光,更需要有持久的耐心。低調,看似是一種迂回的方式,事實上卻離成功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