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10 吃小虧能占大便宜(1 / 1)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為人處世,隻有不怕吃虧,敢於吃虧,寧可自己吃點虧去照顧大家的情麵或者幫助別人一把,才能與人和諧相處,並贏得別人的信任,使自己處處受歡迎,這樣才會在人生更多的對弈過程中,加大勝出的籌碼。

生活在東漢前期的甄宇,祖籍為山東省安丘縣。他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對於儒家的經典著作都讀遍了。隨著年齡漸長,就專門研究孔子編著的《春秋》,在學問上有獨到的見解,在思想上完全尊奉孔子,在行動上也遵照儒家提倡的道德去做,因而他的名聲在鄉裏很好,口碑頗佳。

建武年間,朝廷聽說甄宇很有學問,又待人寬厚,就把他征召到京城洛陽,任命他為博士。博士是教授官,在當時最高學府太學裏任職,為太學生講授儒家經典。古時候,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日節,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每至臘日,光武帝劉秀都要向太學頒詔,表示慰問,並賞賜每個博士一隻羊,以資鼓勵。

有一年,又到了臘日節,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學裏去慰問,賜了14隻羊。

但祭酒細一打量羊群,心中就犯了難。羊正好是14隻,博士也正好是14位,一人一隻,有什麼為難的呢?原來這些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可怎麼往下分發呢?分到肥羊的,當然會高興,而分到瘦羊的,難免會說分配不公,待人有親有疏。他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個萬全的辦法來。

最後,隻好把博士們都召集來,讓大家商量,想一個眾人都滿意的方法。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出了個主意,他說:“還是用投鉤(類似抓鬮)的辦法好,誰攤上什麼羊就領什麼羊,大小肥瘦全憑運氣,也就不會有怨言。”在眾人七嘴八舌爭論的時候,甄宇靜靜地站在一旁,他想殺羊分肉,投鉤取羊,都有損博士的聲譽,會讓世人恥笑的。於是對祭酒和眾多博士高聲說道:“還是一人領一隻吧。讓我先牽第一隻。”說著就走向了羊群。

對於甄宇的話,大家正在懷疑觀望之中,隻見他在羊群中選來選去,最後挑了一隻最瘦小的。大家看到這種情形,就沒人再爭執了,都你謙我讓,爭著挑選小的、瘦的羊。

京城裏的人都讚揚甄宇,管他叫“瘦羊博士”。這件事情很快傳到皇宮,皇帝也聽說了這事,很是高興,於是就下詔書給以褒獎,後來還大大提拔了甄宇,並委以重任。

甄宇識大局地去選擇了別人不願吃的“虧”,但是結果呢?他卻得到了別人得不到的東西。

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那些會吃虧的人,總是心地單純無私,從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總是任勞任怨,因此得到的回報相對就多些。下麵這個故事也證明了這個道理。

湯姆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遵守紀律聽老師話的學生,深得老師的信任和青睞,經常幫助老師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什麼抄黑板、做各科負責人、改考卷,甚至給上課的老師倒茶、取教具等,都是他分內的事。這些在別的同學看來是“吃虧”的行為,湯姆不但不感覺到苦,甚至還很願意做。因為他覺得能被老師看重是非常光榮的事,就這樣,勤勞的湯姆一直讀到了大學,雖年齡增長了,但任勞任怨“吃虧”的性格還是沒變。

由於湯姆的家在鄉下,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學習,他選擇了住在學生宿舍。碰巧宿舍緊挨著實驗大樓,因此他經常被助教叫去幫些忙。

一天,幾隻小白鼠被寄養在實驗室裏,湯姆理所當然也成為幾隻小白鼠的“保姆”了!每天不但要為那些白鼠換水裝飼料,最讓人難受的是,還得給它們換尿布。那股騷臭味簡直令人作嘔。這時的湯姆已不再是任勞任怨的小孩子了,有時候他也會產生不爽的嘮叨,但嘮叨歸嘮叨,一想到這是自己的職責,哪怕就是抱著吃虧的勁頭也要繼續做下去。

時間如流水般地滑過。小白鼠一照顧就是四年,這個時候,湯姆就要大學畢業,該考慮踏入社會找個工作了。那年正值美國處於經濟蕭條期,主修食化分析的湯姆,眼睜睜地看著一家又一家的食品工廠倒閉,當時真是悲傷到了極點。許多同學為了找不到工作而唉聲歎氣、愁眉苦臉,這也終於讓湯姆死了心,決定打道回府,回鄉下農場當園丁了。就在這時,那些平日喜歡找湯姆幫忙的教授們,紛紛提供工作機會讓湯姆挑選,那一瞬間湯姆感到無比高興,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了之前的工作沒白幹,虧沒有白吃,他無怨無悔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才有回報。人生欲有所取先要有所付出,在這個過程中吃些“虧”就在所難免。適當的時候自己吃些虧,卻可以使你的朋友、同事、上級受益滿足,他們就會記得你的“好”,“得道多助”,那麼你就會比旁人得到更多的人緣和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