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我們隻有擁有積極的心態去努力拚一拚,才不會被挫折打倒。其實,誰都有麵臨困難與逆境的時候,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去麵對。有些人在逆境中永遠消極,做一個永遠的失敗者;有些人卻能夠積極地麵對逆境,衝出重圍,走向成功。
人在低穀的時候,隻要你抬腳走,就會走向高處,這就是否極泰來;
如果你躺下不動了,這就是墳墓。
時運不濟,人人都可能遇到,一輩子都沒有受過挫折的人是很少的。
杜克·魯德曼是一個年過60歲的老人。他自認為是一個遭受失敗最多的人。他熱衷於石油的開采,他說他一生中每打四口井,就有三口是枯井。可是他依然從逆境中走了出來,成了一個身價超過兩億美元的富翁。杜克·魯德曼自己回憶說:“當年我被學校開除後,就跑到得克薩斯的油田找了一份工作。隨著經驗的逐漸豐富,我便想自己當一名獨立的石油勘探者。那時候,每當我手裏有錢了,我就自己租賃設備,進行石油勘探。在連續的兩年裏,我一共打了將近30口井,但全部是枯井。當時,我真的是失望極了。”杜克·魯德曼的確陷入了困境,將近40歲了,依然一無所成。但是,他不但沒有被逆境壓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他開始研讀各種與石油開采有關的書籍,獲得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等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充分的時候,他卷土重來,租好設備,找好地皮,進行又一次石油開采。這一次沒有遇到枯井,他看到的是汩汩的石油。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有利的種子。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爆發力發展到最大限度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麵的,我們看到的隻是其中的一個側麵。
武晶靚雖然是個“天之驕子”,但許多時運不濟的事還是讓她碰上了。考大學那年,國家正好試行收費製,四年下來,她比早考上一年的人整整多花了8000元。四年後,她畢業了,誰知國家在分配上又實行雙向選擇。最後雖找到了工作,可是一年後,又趕上機關大裁員,她下崗了。她先後又幹了幾份工作,但都做不長久就被辭退了。
武晶靚開始自我反省,如此失敗也許是沒有為踏入社會做好準備。
她並沒有沮喪,選擇了從頭再來。經過深思熟慮,她去了濱海的一個農場,利用所學的知識,專門種植荷蘭的一種鬱金香。後來,這種花在幾個大城市供不應求。武晶靚第一年的純收入就超過了7萬元。
武晶靚的經曆告訴我們,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怨天尤人,一是活得更起勁。隻要你能審時度勢、自強不息,總有一條很寬廣的路是為你準備的。
失敗不可怕,就怕心死。每個人都不希望失敗,但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指出,因為下麵這三個原因,失敗往往能夠轉化為成功的基石。第一,失敗可以打開新的機遇大門,迎來新的人生機會;第二,失敗可以給驕傲的人注入一針清醒劑;第三,失敗可以使人知道成功需要什麼樣的方法,而什麼方法是錯誤的。
基於上麵三個原因,我們應該知道,失敗帶來的逆境並非都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