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3 / 3)

②平均水平的謬誤

一位批評家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過,—個人可以一隻腳站在冰塊上,另一隻腳站在火堆裏,而在統計的意義上感到非常自在(低溫和高溫的平均值是適中的)。求計平均通常是一種很有用的分析工具,但是有時候它也會因為與現實相去甚遠而鬧笑話。

某公司每個部門平均有12台電腦。實際上,財務部有40台電腦,而其他部門大多隻有一台或根本沒有電腦。這樣的報告雖不太可笑卻同樣誤導人。這說明,當幾種極端情形扭曲了分配時,采用計算算術平均值的辦法是不適當的。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一般更傾向於用中位數(一係列數字中位於中間的數字或得分)或眾數(出現頻率最高的得分或數字),當然它們也可能被濫用。

③不典型的或武斷的時間段

最近一家電腦鍵盤公司的行政人員告訴我們,1月份的銷售比上一個月翻了一番。如果你不知道1月份在小型電腦行業的年度周期中總是業績最差的月份,那麼這條消息會使你受到誤導。如果行政人員比較了l月份和11月份,11月份是聖誕節前的家用電腦和遊戲機購買達到高潮的時候,那麼整個情景就會大不一樣。能夠更加可靠地說明公司發展情況的比較應該是今年的1月份與去年的1月份相比。

通過選擇較長或較短的時間段,這位行政人員可以給人造成公司財務狀況極佳或極差的不同印象。如果他選擇了11月、12月和1月這個時間段,這一階段有明顯的下滑趨勢,那麼他可以說服員工現在根本不可能考慮漲工資的事情。但是,他也可以披露過去的五年裏11月份的情況,顯示公司逐漸而穩健的發展趨勢,以此說服股東繼續投資。

40.觀點表述要創新

新穎的東西會給聽眾帶來新鮮和驚喜,觀點表述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演講技巧,我們用新的方法來表述舊觀點,也要尋找觀眾易於接受的方法。一般而言,觀點表述的創新可以通過下麵幾種方法來實現。

(1)借老說新表述觀點

有人曾在演講中說:對待事業,要有心栽花,花不開,也要栽;對待名利,要無心插柳,柳成陰,也無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這句俗語的形式和內涵廣為人知,借用它,稍作改裝,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聽眾的熱情肯定。

生活中有許多流傳甚廣的話,如民謠、俗語、諺語等,但它們為人們所理解的內涵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演講者能巧妙地借用這些老的形式,並加以改裝,賦予它新的內涵,就能為我們在演講中進行觀點創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而對於聽眾來說,則會使他們感到似曾相識但又側重不同,隻要演講者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有理,就能使聽眾在認識上與演講者達成一種新的和諧。

(2)由淺入深發表觀點

例如,一所中學舉行演講比賽,一名參賽者演講《搬走你心上石頭》:

同學們:

如果我問你,你心上壓著什麼石頭,你一定反問我——

誰的心上壓著石頭啊?沒有嗎?那我先和你們說一個小故事:

美國前總統林肯的父親曾以低價在西雅圖買到一處農場,農場裏有許多石頭,林肯的母親就建議把石頭搬走。可林肯的父親斷然反對:那是一座小山頭,根本搬不了!否則,主人就不會便宜賣給我們了。後來,林肯的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在農場勞動,並開始挖掘那一塊塊石頭,沒過多久,石頭全被搬走了。原來,那些石頭都是孤零零的,根本沒有連著山,隻要挖上一英尺,就能晃動了。

同學們,你們想想,林肯的父親為什麼不去搬動那些石頭呢?因為他的心裏壓著一塊石頭吧。而這塊石頭的名字就叫不可能。其實,隻需一點勇氣,隻要一點嚐試,結果就會完全改變。捫心自問,我們的心上不也壓著這樣那樣的石頭嗎?

有時關於某一問題已形成結論並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隻要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現風景那邊更好。

例如,聯想集團總裁柳傳誌曾在演講中說:

聯想集團培養人的第一個方法叫做縫鞋墊與做西服。什麼意思呢?就是培養一個戰略型人才和培養一個優秀的裁縫有相同的道理,我們不能一開始就給他一塊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應該讓他從縫鞋墊做起,鞋墊做好了再做短褲,然後再做一般的褲子、襯衣,最後,才是做西服。

培養人才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一個台階走上去,這個並不新鮮的觀點人人都懂。演講者在這裏把培養人才和培養裁縫類比,把培養人才的過程描繪為從縫鞋墊到做西服,用一個通俗而新穎的比喻給老觀點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內容是舊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謂殊途同歸,新意盎然。

同一個正確的觀點,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說法是聽眾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講者一味地照本宣科,老話連篇,就會使聽眾興味索然。在市場經濟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同一種商品,換上新的包裝之後,就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並能激起顧客更強的購買欲望。同樣,在演講中,把老觀點巧妙地包裝一下,也是觀點出新的常用方法。

(3)由此及彼表述觀點

深圳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演講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新觀點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鬥,他說:

生活上工作上的艱苦奮鬥,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思想上的艱苦奮鬥,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就越來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艱苦奮鬥精神,其突出表現就是身勤腦懶,整天東跑西顛,顯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費及腦筋的事,卻不肯或不善於下一番工夫去深入思索,因而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來……唐代韓愈有句名言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們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鬥,本質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進行理性思維。

以往我們對艱苦奮鬥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層次上,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麵,提倡這一點無疑是應該的,但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的高科技企業的競爭當中,光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艱苦奮鬥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強調思想上的艱苦奮鬥,演講者提出的這一新觀點,對市場競爭中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事物是辯證的,問題總有多麵性,但由於我們認識上的局限性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的影響,我們在表達某一觀點時往往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或隻講其一,不講其二。當然,堅持和強調這一方麵是應該的,因為它也是正確的公認的觀點,但如果我們顧此而失彼,就會妨礙認識的深入和工作的改進,因為隨著事物的發展,堅持和強調另一方麵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講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認現有觀點的前提下,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另一方麵,並適當加以強調,就能達到演講觀點深、新並舉的目的。

(4)破舊立新表述觀點

例如,前麵提到過的一位演講者在《我們不願做睡獅》的演講中,人家的預言曾是我們驕傲的資本,但仔細分析起來,為一個過去的預言而陶醉或昏睡,於實際又有何益處呢?所以演講者鮮明地提出我們不願做睡獅的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奮發。

顧名思義,演講中的破舊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舊的觀點之後,提出與舊觀點相反或相對的新觀點,雖然破舊立新的難度和風險較大,但隻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氣,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能收到出語驚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41.用解釋來陳述觀點

演講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解釋——陳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在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加以鋪陳和擴展,以此再次陳述觀點的具體含義。能否采用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聽眾理解演講內容,關係到演講思想的表達。

給聽眾解釋的原則

(1)先闡明演講框架

你有沒有嚐試過不看盒子上的說明完成拚圖遊戲?結果你隻得到一堆彼此沒有關係的碎片。當你看到整體的圖案,對應該怎樣把這些碎片組織起來就有了大致的印象。出行前你要先查看地圖,或者在給一篇繁難的文章劃分層次前要先看目錄,都是同樣的道理。在未使聽眾對演講內容具有大致輪廓之前,不要急於討論具體的某一部分。

(2)避免信息量太大

當你講述某個自己非常精通的問題時,往往傾向於把聽眾馬上提升到和你同樣的水平。如果你在短時間內提供了大量信息,結果就會信息超載。這種情況的後果——通常按照先後順序——是出現焦慮、迷惑、不耐煩、對發言人感到生氣,最後幹脆置若罔聞。不要一下子倒出大量事實或數據,使聽眾淹沒在裏麵不知所措。告知性演講者的任務是管理大量信息,在適當時向聽眾傳授適量的內容,使之既有用又有意義。這意味著知識的傳授要有選擇性。聽眾不一定知道哪些內容重要,哪些內容不重要。你是專家,你必須為他們指出要點。研究表明,普通人一次大約能夠掌握5-7個要點,所以要選擇適當數量的要點加以展開。

(3)從簡單入手到複雜

即使有過於簡單化的傾向,也要首先澄清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然後再引入限定條件、例外情況和有趣的思路轉移。把每位聽眾看成是來到某個小城的新住戶,他們首先希望搞清楚自己上下班的路,然後才會希望知道有哪些捷徑,或者哪些路通往風景優美的景點。

(4)從熟悉入手到陌生

如果你從常識出發,按照適當的步驟循循善誘,那麼任何人都能夠掌握新鮮內容。如果教學的內容稍稍高於受教育群體現有的知識水平,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教的東西與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重合,材料就不再具有挑戰性。如果超出他們的理解力兩三個級別,大家就會灰心,失去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

第四個原則比前幾個原則更重要,它直接與聽眾分析相聯係。富有創造力的演講者能夠想出一些例證和類比,直接與特定聽眾群體的經驗相吻合。聽到演講者提到自己熟悉的話題,聽眾會樹立信心,認為自己能夠學會新的內容。

在給聽眾解釋時要注意條理分明。這需要從下麵幾方麵來考慮:

①提示重點

用以下話語突出重點:這一點很重要,即使你忘記了其他所有內容,也不要忘記這一點……,歸根結底,……

你還可以通過改變聲音或身體姿勢來提示重點。你希望突出某些內容時,提高聲音,或者偶爾使聲音特別柔和。在重要內容之前或之後停頓。用麵部表情來提示嚴肅的內容。

②采用重複或贅詞

人們會明白並記住聽到過多次的東西。如果一條原則非常重要,把句子用同樣的方式或換一種說法再重複一遍。重複,解釋,強化它的內容,追根溯源,然後再次提起。

③提示演講的線索

提示聽眾組織信息的線索的方法如下:

㈠語言信號

首先,我會向你們說明怎樣製作簡單的清湯,然後,繼續從基本食譜開始製作三種比較複雜的湯。

㈡羅列

修建公寓建築群的工程可以包括三個步驟。

選擇有吸引力的地址,進行適當的分區。

為購買產權進行談判。

與建築師和建築工人簽訂合同。

如果聽眾沒有明白你的意思,再沒有比具體的例證更能清楚地說明問題的了。

用簡單的、甚至是隨意想出來的例子開頭:

雙贏談判是指雙方都實現了自己的重要目標,而且都認為自己沒有付出重大犧牲的談判。小李和小王是室友,兩個人都認為對方應該為宿舍分擔更多任務。經過商量,兩個人同意由小李做飯,小王洗碗。兩個人都認為自己得到了輕鬆的任務。

然後繼續用更加複雜而具有現實意義的例子說明問題:

或者假設你們有一輛舊車要賣,你的鄰居想買你的舊車,但是現在手頭現金不夠。你提議鄰居可以用她六個月以後到期的免稅支票支付,隻要她願意在你休假的三個星期為你照看寵物和園子裏的花草。你很高興,因為你以當初的要價賣掉了汽車,同時不必為找看家的而操心。你的鄰居也很高興,因為她現在就可以買到你的車,而不必支付貸款的額外費用。

最後用相當煩瑣、微妙而複雜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使聽眾接觸到自己可能碰到的實際情況。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原則有多少可以應用於不動產的談判。在這張表當中,你們可以看到第一欄列出的是開發商看重的需求和談判要點,第二欄列出的是買主看重的需求和談判要點。讓我們從最初的條件開始分析……

有時候在講話過程中可以始終采用一個例子說明問題,逐步把它加以擴展,使之更加詳細精確,以體現一致連貫性。

以多種方式去講述同一個問題,聽眾會更容易明白。用語言描述一個工作過程時,也可以加上手勢、視覺輔助手段、圖表、錄音等。盡量激發聽眾的多種感覺以增強信息。一條穩妥的法則:如果某一點非常重要或比較難以理解,除了語言描述外再采用一種其他途徑來輔助說明。

42.如何突出演講主題

你或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演講的內容打動人心,卻引不起聽眾的普遍關注。這是因為沒有運用較好的演講方法來突出演講的主題。這該怎麼辦?

其實,突出演講主題有三種最佳方法,它能有效抓住聽眾心理,從而使演講光彩奪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請看——

白鶴亮翅式

人言不可畏反而可喜!我希望別人對我評頭論足,我喜歡周圍有我的風言風語,我盼著人們對我說長道短。我認為在流言蜚語中畏首畏尾的人都是弱者!我認為在人言可畏下縮頭縮腦的角色都是懦夫!我認為在指指點點中怕這怕那的人都是紙老虎!

……冷言,恰恰說明我備受關注,大家用放大鏡幫我尋找缺點,我豈不是能更快地進步?誣蔑,那是出於對我優秀的嫉妒,我會慶幸自己在人生中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諷刺?更歡迎!我相信這枚銀針會刺痛我的神經,醫治我自身克服不了的缺點;從而最終得到完善的還是我自己。因此,流言,我不怕你,我要向你挑戰!

白鶴亮翅,就是開門見山,用簡明扼要的話語直白地凸顯主題,旗幟鮮明,觀點深刻,易於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在演講開始,陳寶華就直白地表露演講主題人言不可畏,反而可喜,要言不煩,反彈琵琶,容易引發聽眾的興趣;一連串的排比句,旗幟鮮明地擺明他與眾不同的態度——喜歡流言,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突出主題,既可以讓演講綱舉目張,條理清晰,又可以讓聽眾清楚演講的目的,促使演講收到良好效果。

畫龍點睛式

湖北神農泉野豬糟蹋莊稼厲害,群眾叫苦不迭。為此,鄉村組織民兵巡邏驅趕,花費很多人力。後來有人想了一個高招,用錄音機錄上獅子、老虎的吼聲和人聲、槍聲,用高音喇叭播放。開始果然有效,嚇得野豬跑得遠遠的。幾天後,野豬試探著往莊稼地裏湊,並用身子靠了靠綁著高音喇叭的杆子,發現仍然隻是叫喊而沒動作,於是便甩開嘴巴,把綁著喇叭的杆子給拱倒了。(笑聲)

同誌們,唱高調、說空話連野豬都騙不了,何況人呢!(熱烈鼓掌)

畫龍點睛,就是在演講結尾用精辟的語言突出演講主題,既收束有力,讓聽眾明白演講意圖;又能收到餘音繞梁,引人深思的奇效。

針對某些人講空話、不幹實事的問題,李瑞環引用了神農架野豬的故事,故事短小,卻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用擬人手法講野豬被嚇跑、試探、拱倒杆子的經曆,生動形象,活靈活現;最後畫龍點睛,突出演講主題——唱高調、說空話連野豬都騙不了,點明唱高調、說空話無濟於事的深刻道理,使聽眾恍然大悟,深受啟迪。

烘雲托月式

曾經我討厭學習,喜歡吹牛、聊天。一天,我向母親吹噓,說大家都願意聽我侃大山。父親卻突然發怒了,說:閉嘴!把手舉起來!我覺得他非常可笑,家人都不知怎麼回事,我再也咽不了這口氣,拔腿走出房間。父親一把抓住我,使勁讓我轉身,他已鬢發發白,臉因為憤怒而漲得紫紅。我在對峙中軟下來,任由他把我拽回餐桌旁。

他嚴厲地說:把手舉起來,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頭高!這意味著無論什麼時候,幹總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說得多好,你都得動手幹!誇誇其談,隻能一事無成!

手比頭高!父親這席話如同掠過平岡的疾風,一下子啟開了我的心智。我終於悟出了自己的浮躁與淺薄。

烘雲托月,就是從側麵描述,通過渲染或反襯,使演講主題更鮮明突出,從而使演

講主題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讓演講光彩奪目。

張平陽巧妙運用烘雲托月法描述自己得意與淺薄,反襯父親見解獨到、批評教育得十分及時;描述父親發脾氣的形象——鬢發發白、臉漲得紫紅,意在襯托父親深沉的愛。而這都是為了有效地亮明發人深省的演講主題——手比頭高,做比想和說更重要,不要空想,不要誇誇其談,要動手去做。

當然,演講中突出主題的方法不止以上幾種,還有哲理式、引用式等,如果恰當使用,巧妙突出演講的主題,就會讓演講光彩奪目,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