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這樣坦誠真摯,推心置腹的演講,演講者與聽眾怎麼能不心心相通呢?

還有一個方麵,就是展示自己的個性風采。任何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演講者,絕不會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他們的話總是富有個性而且充滿魅力。

在一次演講中,一個當紅女影星這樣評價自己的演藝路程:

在商品社會中,什麼都可以用來交換,包括聲譽和所謂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可以走一條比較容易的路。比如,以女字做賣點。雖然很多人都說,在男性社會中,婦女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但這是一柄雙刃劍。一些婦女覺得不公正的同時,另一些婦女也可以用女字做賣點,輕而易舉地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那麼,這對一個具有同等競爭條件的男性對手,公正還是不公正呢?

我曾經為愛情冒天下之大不韙,但絕不會用女字做賣點。如果把演藝比做金字塔,那麼我的金字塔是我自己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壘起來的,從未借助過其他手段。我一生做過很多錯事,但這一點,是我一生中最為自豪,也是可告慰自己的事。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演員直麵人生的勇氣,她的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人格魅力。女演員擲地有聲的話令人肅然起敬,她的潔身自好也為聽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慣於賣弄、喜歡炫耀、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演講者一定得不到聽眾的喜歡。要想博取聽眾的好感,再有名望的人也不能居高臨下、趾高氣揚。隻有這樣,才能與聽眾融為一體。

比如,作家老舍在一次演講中是這樣說的:聽了同誌們發言,得到很大好處,可惜前兩次沒來,損失不小。……今天來的都是專家,我很怕說話,隻好亂談吧。

如此抑己揚人的開場白,如此謙遜坦誠的口吻,一下子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消除了聽眾對一位名人可能產生的敬畏心理。另外,老舍說自己是亂談,也就表明自己不是居高臨下作演講,而是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意見罷了,這樣平易近人的演講,自然能獲取聽眾的好感。

演講隻有用真情實感的流動、跳躍和燃燒才能感動聽眾,演講者隻有用血、用淚、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去呼喊、去敲擊才能叩開聽眾的心扉,震撼聽眾的靈魂,才能有效地喚起聽眾的心理共鳴。

例如,一次餘秋雨先生在四川大學做演講,述及他的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講道:他的兩個學生正在國外,聽說老師病危,中止合同,飛回上海,為老師臨終演出。那一天,有著許多毛病的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寫過的一樣,都激動起來、崇高起來,好多不懂音樂的人也買票去聽。小學生們的家長對記者說:帶他們來,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什麼叫音樂,什麼叫老師……幾天後,這位教授死了,龍華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裏堆滿了鮮花,樓梯上一層一層地疊滿了鮮花……

這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聽眾分明感受到,那曾經在上海的帶了幾分悲愴和崇高的氣氛,此刻彌漫在演講會場。聽眾的靈魂在演講者動情的講述中得到了淨化和升華,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振。

46.細節讓演講更生動

演講中,演講者對所選材料若能進行生動形象地細節描述,能使事物形象更生動鮮明、栩栩如生。那麼整個演講也就能充滿生機,吸引聽眾並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杜俊偉的舅舅是個昆蟲研究員,去年暑假的時候,杜俊偉有幸跟隨舅舅走進了富有傳奇色彩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在一次口語訓練課上,輪到他演講時,他給大家介紹了自己在那裏的見聞,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亞馬孫森林是個遼闊神奇的動物樂園,關於小小的螞蟻就可以講述許多有趣的故事。比方說有一種淡褐色螞蟻,它們並不直接吃樹葉,而是將葉子從樹上切成小片帶到蟻穴裏;有的螞蟻將蟻巢築在樹幹有枝杈的地方,儼然一座懸掛在樹幹上的微型花園:最神出鬼沒的是軍團蟻,這類螞蟻個頭不大,但它們大兵團作戰很威風,很有氣勢!我膽子小,一開始還怕……

演講結束後,教室裏的掌聲稀稀拉拉,原來大夥聽了,都感覺不過癮。那麼,杜俊偉的演講問題在哪裏呢?我們先來讀讀這段話:

雖然從書本上,我知道了昆蟲的擬態,但有一次在森林裏,我才第一次有真切的感受。那次,我正在給一株小巧玲瓏的蘭花拍照,忽然隱隱約約感覺樹枝上的一塊苔蘚在蠕動,定睛一看,原來是個奇形怪狀的昆蟲。深綠的體色和粗糙不平的體表使得它與周圍的苔蘚儼然融為一體,倘若靜止不動,恐怕再銳利的眼睛也無法發現。我好奇地將這個昆蟲捉起放在枯樹幹上,它尖尖的頭部和臃腫的身軀一下子顯得十分紮眼。

這段見聞,如果直接說成我給蘭花拍照時,就發現有一種昆蟲的擬態,出神入化,難以辨別,效果會怎樣呢?顯然大打折扣。可見,材料有了細節,內容就顯得生動,就能讓聽眾印象深刻。

我們再來欣賞著名作家莫言在《饑餓與孤獨是我的創作財富》的演講中是怎樣回憶童年的:

那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思想非常單純,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弄到食物。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狗在村子中的大街小巷裏嗅來嗅去,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1961年的春天,我們村子裏的小學校裏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我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一個聰明的孩子拿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看他吃得香甜的樣子,味道肯定很好,於是我們一擁而上,每人搶了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我感到那煤塊愈嚼愈香,味道的確是好極了。看到我們吃得香甜,村子裏的大人們也撲上來吃,學校裏的校長出來阻止,於是人們就開始哄搶……

煤塊——根本不能入口的東西,但是,在當時卻成了莫言和夥伴們的美味,這簡直不可思議,卻又毋庸置疑。演講中,大夥爭先恐後搶煤、吃煤,這樣的細節,使材料中的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有了鮮活的人物,有了可感的細節,整個演講也就充滿了生機,理所當然吸引住聽眾。

杜俊偉的演講,提到了自己的許多見聞,但都是蜻蜓點水式的三言兩語帶過,這樣,就算材料很新奇,也因泛泛而談不能吸引住聽眾。像螞蟻為什麼不直接吃樹葉,軍團蟻是怎樣大規模作戰等,這些問題都很有懸念,完全是演講的賣點,杜俊偉卻沒有好好利用,導致演講敗北。查出了這一症結後,杜俊偉對自己的演講稿進行了修改。例如,談淡褐色螞蟻的那部分是這樣改的:

有一天,我照例跟隨舅舅和他的同事進了森林。有一列密密麻麻、排成長隊的淡褐色螞蟻與我們不期而遇。每個螞蟻隊員都在頭上高舉著一小片樹葉匆匆忙忙而又顫顫巍巍地向前奔。我們好奇地逆著隊伍向後走,百米開外迎麵的是一棵高大的榕樹,螞蟻部隊一直挺進了高高的樹梢。原來它們是從這50米的冠層上剪下了一片片樹葉。瞧著這些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的小生命,我暗自歎息它們的生活也很辛勞。舅舅告訴我,這些螞蟻並不直接吃樹葉,而是將葉子從樹上切成小片帶到蟻穴裏發酵,然後取食生長出來的蘑菇,所以人們通常稱它們切葉蟻或蘑菇蟻。有昆蟲學家還仔細地研究過這種螞蟻的巢,裏邊竟像一個輝煌的宮殿,分為蟻後室、幼蟲室、保育室、儲藏室,等可謂四通八達,十分寬敞。不過這類螞蟻有時也會切昏了頭腦,跑出森林落戶到印地安人的部落裏掠食木薯葉,土著人因此對它們咬牙切齒、深惡痛絕……

這樣,淡褐色螞蟻就與聽眾零距離接觸了!原來,它們也很聰明,很忙碌,也懂得享受,還嚴重得罪了土著人。這樣一改,同學們對淡褐色螞蟻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個中的細節無疑為演講大增了魅力。而在講述的過程中,杜俊偉借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有形,演講就更耐聽了!

47.借故事巧抓聽眾心

在演講中,要想調動聽眾情緒,牢牢吸引聽眾的心,演講者不妨以故事來貫穿演講的始終。某高校組織了一次學習應多問幾句的話題演講,張婷同學的演講一枝獨秀,獲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究其成功的原因,巧借故事吸引聽眾是其亮點。

……約翰是一家小公司的普通職員,一次,他的公司接下一項重要的任務,約翰被要求加班。

什麼?話題不是學習應多問幾句嗎,怎麼不說學習,甚至連學校都不提,卻說起了公司職員約翰,還是一個外圍人,豈不是離題萬裏了?甭急,看張婷下麵怎麼說:

那一天,完成好分配的工作後已經很晚了,約翰急急地往車站趕去。等了20多分鍾後,終於來了一輛雙層巴士(下層是座椅,上層是臥鋪)。約翰上車後,看到一位看起來很虛弱的老人,隨隨便慢地斜靠在座椅上。約翰有些勞累,準備到上麵去躺一會兒。可是老人突然說道:小夥子,別上去,上麵危險。約翰看老人一臉認真的樣子,聽從了老人的勸告,在車後麵的一個座位上坐下。20分鍾過後,約翰平安地到了站,雖然坐得有點難受,但約翰覺得還是安全重要。

已經說了這麼長了,還沒有說到學習,張婷葫蘆裏賣的究竟是啥藥,難道是要講故事?講故事也好,正好調劑一下緊張的學習生活。隻是那個約翰真奇怪,明明勞累了,明明想到巴士上層舒舒服服地躺下,卻被老人上麵危險的提醒嚇住了,為了安全,乖乖地坐在了下層的座椅上硬撐著。不過,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危險令約翰望而卻步呢?

第二天,約翰同樣工作到很晚。他又登上了那輛雙層巴士,令他驚訝的是,他又遇見了那位老人。約翰一上車便聽見老人說道:小狀子,不要上去,上麵危險。雖然這是第二次了,約翰還是有一些恐懼,他看了看上層,好像很陰森的樣子,就覺得不應該拿生命開玩笑,於是乖乖地在下麵坐了下來。

仍然沒有提到埋頭啃書的不足和抬頭發問的好處,而那個一再提到的危險也沒有現出真身。故事仍在繼續,危險看來不小,上層好像很陰森的樣子,生命開不得玩笑,當然還是坐在下層安穩,張婷還在演繹故事。同學們更是早已沉醉其中,耳朵豎得直直的,急於聽到後事如何。

第三天晚上,約翰上車後,再一次看到那位老人,約翰很自然地想起了他的話,還是坐在了下麵。到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一位年輕人,當年輕人準備到上麵去的時候,老人又提醒說:小夥子,別上去,上麵危險。年輕人停住了,回過頭問道:上麵有什麼危險呢?老人鄭重地說:上麵非常危險!上麵沒有司機啊!聽後,年輕人笑了笑,立刻到上層舒服地躺了下來,而約翰則望著老人,目瞪口呆。

故事結束了,危險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麵目,一個令約翰目瞪口呆,令同學們開懷大笑的危險浮出了水麵。可是,笑過之後,同學們又立即靜了下來:演講完了嗎,不對呀,怎麼一點也沒有提到學習應多問幾句的話題呢?就在同學們停止了笑聲之後,張婷提高了嗓音:

同學們,約翰不知道上麵危險指的是什麼,也不多問一句,一直委屈在下層的座椅上。而後來的年輕人隻因多問了一句上麵有什麼危險呢,結果就雲開霧散,危險露出了真容,年輕人從而享受到了舒服的臥鋪,僅僅是一句之問的差別,一個是糊裏糊塗地受罪,一個是明明白白地享受。

由此,我想到我們不少同學隻顧埋頭啃書做題,羞於發問,麵對模糊之處,不是繞過去,就是跳過去,這樣一繞二跳,長期累積,問題越來越多,學習不就成了受罪?其實,學問學問,既要勤學又要多問,有時,多問一句,山窮水盡之處,就會柳暗花明,那學習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舒服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