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老人如何安然麵對地震?(1 / 1)

老年人是最容易遭受各種災害威脅的人群,作為弱勢群體,他們的安全狀況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怎樣增強老年人對地震的的自我防範意識,使其掌握一些身處各種災害威脅時的生存本領和逃生技能,提高應對各種災害的能力。一旦麵臨災難,可以迅速擺脫險境,確保他們的生存安全和生活幸福。

一、地震前的準備

如果是國家預料中的地震,老人們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1、預留出一些食物、飲水和藥品。

2、將各種禦寒的被褥找出來,放在易取的地方。

3、將家中高架上的物品取下,防止掉落時砸到人。

4、城市中井水少,因地震很可能引起斷水,所以每天必須準備出一些應急的飲用水。

5、準備一些現金。因為地震可能會造成食物短缺,物品價格較平常要昂貴,所以要多準備一點,有備無患。

6、準備一雙逃離時行走方便的鞋子。

7、帶一個半導體收音機,隨時收聽新聞,以便了解最新的動向。

二、地震來臨時怎麼辦?

如果不是國家預測中的地震,老人們不要慌,因為人一慌就會亂,一定要先保持頭腦清醒。

1、首先應該保護好頭部,防止被墜落的物品砸中,應該就近蹲到桌子下或牆角處,並用被子或坐墊護住頭部,也可以到較狹窄的空間躲避,如廁所、儲藏室等,但必須把門打開,準備隨時逃離。

老人們行動不便,所以不用太著急,慢慢走到能躲避的地方,腿腳不靈活的老人可以坐在桌底下。

2、當劇烈的震動停止時,應切斷一切電源和火源,穿上厚底鞋,不要盲目向外逃跑,防止門上有物體砸落下來。

3、逃出之前,應帶上急救藥袋,向寬闊的馬路附近尋求避災場所。但要防止在房屋下避災,一般應離開房屋高度兩倍以上的距離,這樣比較安全。

老人們的急救藥袋應常帶在身邊,如果家裏的老人行動不方便,作為孩子的你們一定要幫家裏的老人準備好,比如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的老人,還要記得隨身帶上一定量的藥品,降糖藥啊,消心痛硝酸甘油啊、降壓藥啊(也許在地震緊張的時候可能導致血壓升高,這個時候除了要保持鎮定,如果感到頭暈眼花,等常見血壓高的症狀,可以服用降壓藥,找一個穩固的地方稍作休息)。

老人們也可以叫自己的孩子給自己時刻準備著急救藥袋。裏麵應該有足夠幾天用的藥物、飲水和其他必需品,以便災難發生時實施自救。無論是海嘯、地震,還是水災,都有可能導致飲水匱乏、衛生狀況差、食物緊缺、缺少臨時的住所和爆發流行病等。急救藥袋中還應有手電筒、蠟燭、半導體收音機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等。老人力氣不夠大,盡量準備得輕便一點。

三、辨別遠震和近震,采取不同的避險方法

教老人辨別遠震和近震。當地震發生時,老人一定不要慌張,應冷靜觀察。附近地震是以上下顛簸開始,然後才左右搖晃;遠震則是以左右搖擺為主。一般的輕微地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如果是破壞性地震,可在桌下、小居室內暫時躲避,待主震過去後撤至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可用棉墊、枕頭等護住頭部逃離。如果認為已經走不出去,那麼在室內避震也需要因地製宜。

震後災區老人小心心肌梗塞

據報道,生氣確實可能引起心肌梗死發作,同時還有很多因素有可能造成同樣後果,如生病、天氣過熱、過涼、空氣汙染、睡眠不足、悲痛、進食過度、自然災害、運動甚至性生活。這些因素都存在於汶川地震災區,因此,災區人民特別是失去親人的人們更要注意預防心肌梗塞。

實際上,隻是簡單知道這些對患者預防心肌梗死發作是遠遠不夠的。根據2007年7月刊《哈佛心髒學報》報道,雖然心肌梗死、中風、心跳驟停發作時看似都是突如其來,實際上心肌梗死發作大多數集中在早上從夢中醒來這個時間段。在我們睡醒之前,身體會分泌應激激素並流入血液循環,賦予我們能量可以起床坐起來,這些應激激素同樣也會輕微影響到心髒,起到類似強心劑的作用,如果這個人早已身患動脈硬化的話,就會非常危險了。

經過一夜睡眠之後,身體都會出現自然脫水現象,如果血管中有輕微梗阻,加之所服心肌梗死藥物經過一夜時間作用已趨減弱,這時會是心肌梗死發作的高危時段。另外,動怒之後兩個小時內,心肌梗死發作概率都會比平時高出14倍。傳染性疾病,諸如肺炎、流行迷人也會觸發心肌梗死和中風。

當然,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睡眠不足、同房雪、進食過度、天氣過熱、激烈爭論、流感初愈等情況下不會引起心肌梗死,但知道上述知識無疑會大大有助於人們提高防範心肌梗死的意識,讓我們防患於未然,降低遭遇心肌梗死侵襲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