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深山得奇遇
本來師徒離戎州不遠,單日夜裏便到了戎州。兩人投了旅店,次日大早即往安寧橋。七月天氣正熱,一老一少連日奔波。行程越來越慢,當日下午才到安寧橋縣外。
進了縣城,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安寧橋又稱長寧洲,縣中百姓近日忙於收割,每到黃昏,都聚集在一起吃茶乘涼。
師徒二人進了縣城,見平日裏的茶館都冷清異常,卻有幾家店鋪異常火爆。少年心性,那徒弟一見人多,急忙湧了上去。但見裏麵人聲鼎沸,有人喝茶,有人卻在端著碗吃著一種潔白如玉的東西。隨即不解問師傅道,“師傅,這些人吃的什麼?”
老陰陽嗬嗬一笑,指了指店上的招牌,但見四個大字:“雙河涼糕。”
安寧橋縣城雙河鎮東門外。有口葡萄井。因井內泉水湧動,狀如葡萄而得名。相傳諸葛亮南征時,將孟獲大軍圍困在雙河鎮內。孟獲突圍無望,防守不力,便在鎮外護城河中投下劇毒,想以此阻遏蜀軍進攻。諸葛亮探知情況後,命士兵佯裝中毒,誘使孟獲放箭。孟軍箭盡,諸葛亮昂然而出,立馬於城下,大聲對孟獲說:“孟將軍,城內城外水中都有劇毒,你又箭盡糧絕,必敗無疑。但我不想乘人之危取你的城池,我已命馬岱回益州運來一口水井,置於東門外,供你的軍馬飲用;另送你大米一百擔,箭矢十萬支,解你燃眉之急,也略表我蜀漢與你永結和睦的一番心意。”說罷,諸葛亮下令撤軍。孟獲打開城門,搬運米糧箭支,果見東門外有一口井,井中泉水湧動,甘爽清冽。孟獲十分感動,歎息說:“諸葛亮能把水井搬來,豈非天助!”於是解甲投誠。從此,這口井就一直留在了雙河鎮外,並保存至今。
邑人取此泉水,以硬米磨漿。夏時製成涼糕,清涼消暑,爽滑細膩。食時再加以砂糖,甘甜味美,實是一大美味。
本來幾日艱辛,那徒弟早已有些遭受不住了,一見如此美食,哪裏還穩得住,立時衝到店中,找了個位置,旋即招呼道:“店家,且快與我來兩碗涼糕。”
老陰陽一世漂泊,膝下無子,到老才收了這個徒弟。師徒兩人一直相依為命,因此對於徒弟也說非常疼愛。也樂嗬嗬的笑了笑,挨著徒弟坐了下來。
少時,老陰陽已經食畢,徒弟卻又要了兩碗。老陰陽道:“此物消暑最為上品,但是也不能多吃,就怕涼了肚子,邪寒侵了脾胃,便就不美了。”
那徒弟哪聽的進去,老陰陽無奈搖了搖頭,側耳傾聽旁桌之人談論。此時正是農忙季節,店中人多半在談論今年收成和生活中的細小瑣事。老陰陽聽了幾句,便覺索然無味,正欲起身喚徒弟離去。不料此時卻聽一人道:“最近我們聽到一個奇事,不知各位願意聽否?”
同桌的人盡皆使其講訴下文,隻聽那人道:“我們村鄒老頭在自家田裏收穀物時,說多次看見他家南邊的山上冒起紅光,隻衝雲霄·······。”
老陰陽聽到此間,心頭已經豁然明悟,心道,“果然又有異寶現世了。”旋即叫了徒弟,與旁人問了那鄒姓老頭的住址,連夜往那處去了。
往南出了縣城,過見一條龍脈曲曲折折,直往南而去。老陰陽隨即辯了方位。順著龍脈一路往下。大概到了亥時,徒弟兩人已經大概到了龍脈盡頭一山穀處,與先前那人所說的地形地貌果然相同,想來就是那鄒姓老頭的住處了。
夜間月朗星稀,山間的一切清晰可見,老陰陽掏出羅盤,格定了水口,辯定了方位。細細一看,果然陰陽相濟,藏風得水。正思量間,卻突然聽徒弟道:“師傅快看,那是何物?”
老陰陽抬眼一看。隻見穀中衝起一道紅光,直蓋過月華,瞬息之間,化作一朵巨大的金蓮,隨即泯滅。一切異象,不過數息。
“你且留著點神,此次我與你來此間,就是為了這異象,隻怕有異寶現世。”交待了徒弟,老陰陽才下到山穀,又細細的看了一遍。才回到原地,指著南山上那處對徒弟道:“你看那株樅樹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