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郭建國(1 / 1)

雁陣

春搭弓雁做箭

一箭射向塞外

順便捎去江南

春天到來,在南方越冬的大雁飛回塞外,這是候鳥隨季節變化的大規模遷徙。詩中用“春、雁、塞外、江南”等四個意象,構成一幅候鳥春歸圖,尤其是弓與箭兩個比喻,暗示出“歸心似箭”之意。這是此詩在構思上的巧妙之處。在遣詞造句上也有其特色,“一箭”狀雁之飛行陣勢,“射”承“箭”而設,表現出了大雁歸心之急切;“捎去江南”讓人聯想起陸凱的詩句:“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贈範曄》)春風已入江南,塞外的春天也就指日可待了!此詩意境疏朗,壯美與柔美兼而有之。

郭密林二首

後窗

三月的黑色的燕子一句

一句,斜進雨後的

山霧中

打開“後窗”,詩人憑窗而望:三月雨後的天空,燕子呢喃,次第飛進遠山的迷濛……好一幅充滿生機的春天動態圖景!這“後窗”既是房屋之窗,又是心靈之窗!我們的心拘囿於狹小的空間太久了,多麼希望打開心靈的窗戶啊,讓大自然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春風、清新的空氣一同搭上通往心靈的直通車。詩人把燕子說成“一句/一句”,而不說“一隻/一隻”,可見遣詞造句之精妙。“一句/一句”以聲繪形,讓人覺得燕子的呢喃之聲聲聲在耳。尤其一“斜”字,極準確地狀寫出了燕子的掠飛之態。另外,“黑色的燕子”與白色的“山霧”,在色彩上對比鮮明,以黑白為基調的畫麵如一幅淡雅的水墨。

峽穀

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

扔過去,群山的傷口

流出白色的血來

這是一首大氣磅礴的寫景狀物詩,它“以雄渾簡勁的筆觸,描摹出了一幅群山莽莽、峽穀重重、江水滔滔的悲壯場景,洋溢著一種深沉厚重的憂患意識。”(寒山石)此詩在寫景狀物上頗具特色。“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起句不凡,有劈空而來之勢。“一帶水”的說法早已有之,如成語“一衣帶水”。另外,我國南朝著名詩人謝朓便有“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詩句,“練”的本義便是白絹。它與“江平如練”一樣,表現的是靜態的陰柔之美。詩人將“一帶水”化為“一帶水聲”,將視覺與聽覺糅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動態的陽剛之美。用“扔過去”對“扔過山去”作反複強調,在讀者的視野裏呈現出一片起伏連綿的群山,似見“一帶水聲”被扔過一座又一座山……一個“扔”字,力拔千鈞,可視之為詩眼。將峽穀說成是“群山的傷口”,傷口裏流淌著的竟是大山“白色的血”,想象詭異超絕!這情景給人以悲壯感!